「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小崗紀事》

四十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位農民按下紅手印,實行“大包乾”,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四十年來,在持續全面改革的歷程裏,小崗村一直被視爲中國農村改革的樣本。《小崗紀事》節目立足本土優勢,採用紀實風格,真實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近兩年來,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後,鳳陽縣小崗村人追求發展的新故事、新變化。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這是似水流年中一場按部就班的四季輪迴,這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尋常本分的村莊,因爲承載了歷史與現實的時空交錯,而註定成爲焦點。改革開放四十年後,小崗村的故事越發讓人嚮往,因爲那些永不言敗的“折騰”,映照了這個時代裏多少爲了夢想而奮鬥的歷程,而所有積極探索創新的變化中都深刻着不變的烙印——改革。紀錄片《小崗紀事》,以純紀實風格還原一個不加濾鏡的小崗村,這是紀錄片人對“小崗精神”的深情告白。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這一年

一切始於一場大雪。

2018年1月3日,初雪降臨小崗村。沒有炸雞和啤酒,大雪對於農業和農民是一次殘酷的考驗。

於前一年深秋時節進駐小崗村的《小崗紀事》攝製組而言,這場雪下得也並不浪漫。他們跟拍的幾位小崗人,一夜之間都要面對人生中的沉重打擊。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57歲的周黨之在降雪前夕還很樂觀,有條不紊地指揮大夥兒在大棚裏頂上杆子。三年前,在他的帶領下,小崗村16戶人家成立了創先果蔬種植合作社。“先費事,少受損失。”在周黨之看來,“一根小棒能頂千金,三四十公分的雪都沒事。”

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已然陷入了憂慮,他承包了村裏六百畝地種植水稻和小麥,爲了建設糧食烘乾廠不但掏空了家底,還貸款五十萬元,但糧食烘乾廠能不能撐過這場大雪,他心裏完全沒有底。

“烘乾房塌了就‘家敗’了。”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程夕兵並非杞人憂天,這一場五十年不遇的大雪將周黨之的大棚全部壓垮,損失二百多萬,糧食烘乾廠的農機大棚也岌岌可危。

幹了幾十年農活,他最硬氣的一句話無非是:“除了老天的問題解決不掉,所有問題我都能解決掉。”可就是老天給每個家庭都帶來了難題。臨近春節,大雪造成的損失成了小崗人家餐桌上的“導火索”。家人的埋怨、合夥人的沉默都無可厚非,從遠方歸來的兒女指責父親不該“把一家人都捲進了漩渦裏”,父子倆在倒掉的大棚前沉默無語。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撒手不幹了,前期投資全部泡湯,恢復重建,至少還有轉機。是放棄還是重建,這是個問題。但內心早已有了決斷。

三年的努力在三十個小時內化爲烏有,此刻小崗人的內心是焦灼的,但沒有絕望。

程夕兵通過各種途徑緩解了資金壓力,周黨之也順利地辦理了新一年的貸款,當年的“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經營起了農家飯店,生意蒸蒸日上,他也享受着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一年一度的小崗村“春晚”如約而至,在紅紅火火的氣氛中,每個人對新年都有不一樣的期盼。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過完了年,短暫的團聚後又迎來了一次別離。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在寒風中踏上返程,帶着足足四十斤重的雞魚肉腸和對故土親情的依戀,而從未離開家鄉的人們依然嚮往着遠方。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春天帶來生機,但並不等同於歲月靜好,煩惱接踵而至,考驗着小崗人的韌勁,也磨鍊着紀錄片人的意志。紮根在村裏的《小崗紀事》攝製組陪伴小崗人過着平淡的日子,忠實地記錄着那些瑣碎的家長裏短、雞毛蒜皮,耐心地等候着從中孵出一個驚喜。

《小崗紀事》

CCTV-9 20:05 播出

安徽衛視 21:20 播出

「今日看點」《小崗紀事》不加濾鏡,在真實的生活中講述小崗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