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紅書“濾鏡”翻車背後:商業化與內容的艱難平衡 

本報記者 李昆昆 北京報道

近日,關於小紅書景點濾鏡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事情起源於一位網友發佈的三張照片,前兩張是小紅書博主在三亞旅遊的圖片,藍色的房子和大海,第三張則是她實地探訪的照片,去掉濾鏡後,所謂的美景變得雜亂不堪。

一位小紅書用戶告訴記者,“何止是景點,現在紅極一時的直播帶貨主播,不論男女,哪個不開美顏和濾鏡?一方面是受衆的審美導向,另一方面是平臺的算法和推薦機制。美顏工具本身沒有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面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我們也應該坦然面對和接受。”

10月17日,小紅書就近日網絡上討論度極高的“濾鏡景點”道歉,並表示將優化搜索,避免過度修飾。小紅書方面發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聲明顯示,“我們向用戶真誠道歉,不管是經歷了失望的用戶,還是並沒有遇到‘照騙’的用戶,我們都真誠道歉。我們將竭盡全力幫助大家在小紅書App獲得更全面的信息。”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本報記者,作爲一個種草平臺,對於小紅書來說,這種筆記分享是小紅書發展的一個重要邏輯節點,但是面臨的問題也非常明確,就是小紅書原先是大家自行交流分享的一個社區,但是現在變成了逐漸商業化的體系。在這個商業化體系之中,越來越多的小紅書上面的分享者,其核心目的並不是讓大家分享生活,而是爲了賺錢,所以就直接導致小紅書上的分享出現了偏差,並以賺錢爲目的,往往就會過度美化或者過度曲解一些事情,變成了一種不靠譜的種草。

“濾鏡景點”上熱搜

三亞旅拍圖並非個案,還有小紅書上宣傳的“粉紅沙灘”、鳥居“小京都”“小鎌倉”等圖片,也與實地大相徑庭,類似的旅遊筆記被粉飾的案例數不勝數。

在“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微博話題下,有網友評論稱,“本來也想去那個地方的,看了之後沉默了”“只能說這些攝影和後期太會了”。

三亞藍房子照片拍攝者“呂小娜”聲明稱,這樣做並非廣告營銷,只是普通內容分享。“我們今年年初去的這裏,本來就是一個破舊的房子被粉刷了一個顏色,因爲它建在懸崖,顯得格外孤獨,纔有了拍照的氛圍!歷經近一年的時間,因爲遊客增多,導致房子的門沒了,和我去的時候有差別,就怨天尤人!難不成門是我P上去的!又不是你們去了這個景點我有回扣可拿,我騙你們什麼,真是可笑!”

不過,小紅書上其他許多博主則經歷了從簡單分享到商業推廣之路。一位有50萬粉絲的博主稱,她一條推廣報價是3萬~4萬元。種草筆記可以轉化爲收入,爲小紅書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博主。

江瀚認爲,這些年伴隨着PS技術等衆多拍照技術的崛起,越來越多的種草分享平臺開始出現異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圖片的真實性已經越來越成爲問題,而對於平臺來說其實也比較尷尬,因爲平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甄別這些圖片,到底哪些是PS的,哪些是真實的圖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家都傾向於去看一些非常漂亮的圖片,也自然會推動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那些不那麼好看的真實圖片往往就被平臺沉沒了。

平臺的責任

“對平臺來說其實是悖論,不美化那些景點,就造不出網紅效應,深層次上是突破‘第一眼的美好’這種膚淺的審美,引導用戶去挖掘那些景點的人文歷史深度,瞭解其中典故,這是細活也是慢工,需要文旅相關主管機構、各大流量平臺以及用戶自身,提高審美素養等同時配合。”上述小紅書用戶認爲,單方面要求平臺“真實”,不太合理。如同你去飯店喫飯,菜樣圖片和實物總會有些許差異。總不可能爲了真實,要求所有女生出門都不化妝吧。

財經評論員譚浩俊告訴本報記者,小紅書再繼續發展下去,就必然會帶來產品質量下降,一些圖片失真,所以必須在其產品質量、產品標準、產品技術方面下工夫,不然質量會越來越差,最終被消費者拋棄。所以小紅書未來的發展之路,關鍵在於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平臺質量,提高產品標準等,也只有這樣,小紅書的發展前景才能夠更好。

小紅書則在聲明中表示,其在《小紅書社區公約》中有過明確倡議:請儘量避免過度修飾,尤其是在美妝、穿搭、探店等爲他人提供建議的領域。小紅書社區之所以廣受歡迎且長期繁榮,核心原因是社區裏活躍着一羣樂於爲他人提供真誠建議和幫助的成員,他們持續不斷地分享真實、多角度的內容。人人皆有愛美之心,你可以適度美化筆記內容,但請記住你分享的內容,隨時可能會被他人當作決策依據,因此修飾和美化的度,以不產生誤導爲衡量標準。

“我們希望分享者堅持社區公約的準則,同時在小紅書內部,已經有多個部門行動起來——我們已經啓動了一系列運營活動,鼓勵小紅書發佈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在大家搜索某個景點的時候,我們也會提供更豐富的搜索聯想詞,對‘避坑’等內容作更多展示;我們還會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之類的產品,便於大家獲取更多元的信息。”小紅書在聲明中承諾。

無獨有偶,就在不久前,小紅書剛被傳出將進行規模至少5億美元的港股IPO。對此,小紅書方面回應本報記者稱,“暫無明確IPO計劃”。

在譚浩俊看來,這不僅僅是小紅書的問題,很多企業都是這樣,在初級階段或者中級階段發展進入到高級階段的時候,就必須在質量、標準、管理體制方面同步提升到高水平,否則只能一直維持中低端的水平,而無法真正進入到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江瀚認爲,對於小紅書來說,其實這種種草筆記成爲“照騙”的問題,已經成爲了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畢竟對於小紅書這樣的種草平臺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優質內容的話,必然會很快被消費者所拋棄,小紅書必須要解決自己在商業化和市場發展之間的矛盾。

業內認爲,真實是種草的前提,小紅書在致歉聲明中提到平臺應該主動承擔責任,一個是避免信息的錯配,攝影的教程不要被人們當成旅遊攻略;另一個是充分展示更多元的內容,方便大家做決策。平臺做出努力,承擔起責任,通過更完善的算法和標籤等技術手段呈現真實的內容,並倡議更多用戶分享真實的內容,這樣才能破解濾鏡景點這道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