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一個包裹看成都鄉村振興:“愛媛”出嫁 大家來幫忙

蒲江縣曾氏農業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作業,打包水果

今年7月,我市出臺的《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指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休閒旅遊、農產品物流、農村電商等千億產業集羣。作爲電商業的重要服務支撐,成都快遞業發展近年來一直處於中西部領先地位,隨着“快遞下鄉”工程深入實施,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最後一公里”問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在第十個“雙11”來臨之際,本報記者深入鄉村果園、農村電商、通關口岸等調查採訪,推出聚焦成都快遞業、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發展的《成都經濟觀察》上、下篇。本期《成都經濟觀察》咱們就從蒲江縣“愛媛”出川的故事講起。

從成都中心城區出發,沿着成雅高速行車大約一個小時,就進入了蒲江縣境內。道路兩邊的田野間,白色的果袋點綴着一片片綠油油的果林,揭開果袋看到的是金黃色的沉甸果實。

當地人告訴我們,這些果子叫“愛媛”,現在正值成熟採摘季,每天有大量的“愛媛”從這裏運出去銷往全國各地,而之所以套袋是避免蟲害鳥啄,保留水分改善光澤。

10多天前,在第四屆中國縣域電商大會上,蒲江縣獲得了“中國電商示範百佳縣”稱號。這裏聚集着3400餘家網商,去年該縣電商網絡零售額超過18億元,其中以當地水果爲主的農副產品網售額佔比近一半。

蒲江縣白雲鄉蜈蚣村村民王星,從事網商已有3年了。10月31日,他家漂亮樓房旁的空壩上跟往常一樣繁忙:10餘名村民正幫着他分揀和包裝剛採摘不久的新鮮“愛媛”橘橙,旁邊停放着一輛中通快遞農產品寄遞專用的廂式貨車,幾名快遞工人忙碌着把分裝成件的鮮果往車上搬,王星則守在一臺筆記本電腦前打印快遞單。“今天要發1700多件快遞,是全國各地消費者購買的‘愛媛’橘橙。”王星說,快遞服務進村入戶後讓他省心不少,不僅費用成本降低了,而且消費者的點贊評價也多了。

“愛媛”果的自述

快遞下鄉讓我們新鮮出川

我們有着圓圓的身材,體重大約200克,皮膚光滑,身着橙色的外衣,人們常讚揚我們外形美觀,於是給我們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愛媛”。我們從美麗的蒲江縣鄉村來,要到繁華的大都市去。

每年9月至11月,是我們集中出嫁的時候。在這個季節,鄉親們爲我們尋找婆家、準備嫁衣,總是忙得團團轉。以前,我們從山村裏走出去可不容易,常常要待在果樹枝上等待“紅娘”——收購商來挑選,在寒風吹拂下,時間久了也會人老珠黃,收購商時常以此要挾壓低我們的身價。鄉親們辛辛苦苦地養育我們,卻得不到很好的回報,我們也很憋屈。

不僅僅是我們有着這樣的感受,我們村裏的獼猴桃、“不知火”等兄弟姐妹們也有同感。我們成熟後只有兩個月左右的出嫁期,超過這個時期要麼被送進冷庫冷藏,要麼就因不受寵愛、身體腐爛而被拋棄。其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也不希望還沒有彰顯自我價值,還沒有受到大都市人們的寵愛就終結一生。以前,我們被收購商相中後,往往還要被送到批發市場上去經歷層層中轉,然後才經過零售商把我們交給婆家。這時,遠離故鄉千里之外的我們,已經無法讓婆家感受到我們曾有的美麗容顏和十足的甜蜜爽口。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幾年前,快遞服務開始到村入戶,我們的命運由此而改變。自從快遞下鄉後,我們可以搭乘快遞車輛很快走出大山村,去看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這樣一來,也減少了鄉親們的麻煩。鄉親們只需要把我們帶回家,然後穿上“嫁衣”,打個電話,快遞車就來接我們,最快當天就把我們帶到全國各地的大都市,第二天就可以送達婆家人手中。如此快的速度,時常也令婆家人感到驚喜,更爲重要的是他們聞着我們身體上的新鮮清香味,品嚐起細嫩化渣、無核水靈、甜蜜爽口的美味,常常讚不絕口,深受他們的寵愛。我們也爲體現了自我價值而驕傲。

一路走出來,快遞“大叔”們細心呵護,在漂亮的“嫁衣”護送下,也少了顛簸和擁擠,我們也少有傷害。中間流通環節減少了,我們被快速平安地送達婆家人手中,孃家人和婆家人都很滿意。自從快遞下鄉後,鄉親們有了定價的話語權,同時減少了損耗降低了成本,收入比以前增多。看到他們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我們也很高興。當然,婆家人也很高興,因爲他們花更少的錢“娶”到更新鮮更好的我們。

正因如此,我們的家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電商業務,把我們兄弟姐妹推向微商、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在全國全世界爲我們尋找婆家。據蒲江縣電子商務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蒲江縣網商數達3449家,實現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18.29億元,其中以獼猴桃、橘橙等爲主的農副產品網絡零售額達8.5億元,在全市縣域農產品銷售排名前列。

網商店主的今昔

外出“打工仔”成了村裏“電商王”

“最忙的時候一天要發4000多件貨,銷售10多噸水果。”蒲江縣白雲鄉蜈蚣村村民王星守在一臺筆記本電腦前,一邊關注網上買家下單的信息,一邊打印着快遞面單,買家遍佈西安、南寧、武漢、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

王星從事電商業務只有3年時間。去年9月,王星還申請註冊了商標“虹果滋”,開始把電商銷售業務邁上品牌化。

在從事電商業務之前,初中畢業的王星奔赴北京等地的餐館打工,一年下來打工所掙的錢除去基本開銷後,並沒有多少富餘的錢帶回家。2015年,他得知快遞服務延伸至自己家鄉後,便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第二年,王星便放棄了外出打工計劃,在家開始慢慢摸索網上開店。最開始銷量並不大,有時一週只有幾個訂單,後來他積累了網絡銷售經驗,網絡買家的下單量逐漸增多,現在每天下單量至少也有500個,最多時一天要接到4000多個訂單。

如今,王星是村上銷量最高的電商店主。他通過電商平臺不僅銷售自家的,還幫村裏其他村民銷售水果。他算了一筆賬,批發商來村裏收購,一斤“愛媛”只賣3.5元-4元,而他在電商平臺銷售的價格爲39.9元一件,一件爲5斤裝,銷售價格翻了一番,除去採摘、分揀和分裝的人工費用以及包裝成本和快遞費用後,網絡銷售平均每斤要比交給批發商的傳統銷售方式大約多一元錢。

“雖然每斤只有一塊錢的差別,但是我們村上種植‘愛媛’‘不知火’等橙類水果的特別多,僅我們家自種的‘愛媛’產量就有大約10萬斤,每年僅此一項就要多收入10萬元。”王星說,收益增多,離不開快遞服務延伸到鄉村。

“自從快遞下鄉後,依託電商平臺打開了全國乃至全球的廣泛銷售市場,不愁銷路不擔心價格,村裏農戶種植水果的積極性也高漲。”王星說,他在家從事電商銷售,不但可照顧家庭,而且收入也比外出打工強。

蒲江縣西來鎮的曾氏農業有限公司倉儲區域現場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數十名工人正流水線作業,把當地產的獼猴桃、“愛媛”等水果分揀裝箱,然後貼上快遞面單搬運到貨車上。曾氏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曾,是一名年僅23歲的女孩,3年前她開始通過微商銷售獼猴桃,起初平均每天銷量只有20件-30件,而後銷量逐年增加,現在她的電商平臺每天銷售量達2萬件-3萬件,增長了近千倍。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億元。

曾曾清晰地記得,剛開始創業時,快遞服務還存在鄉村“最後一公里”問題,加上每天銷量不多,她常常自己運送快件到縣城的快遞網點發貨,有時趕不上網點發車時點,只有等到第二天才能把貨發出去,消費者收到的水果不新鮮,加上運輸過程中損壞較多,時常遭到網購者的差評。現在快遞下鄉後,鄉村快遞服務無縫銜接果園、倉庫,網購者頭天下單最快第二天就能收到貨,既保障了水果新鮮度又降低了損壞率,消費者的點贊評價增多,銷量也不斷提升。

“銷量增大了,我們不僅建有冷鏈倉庫,而且還聘請村裏的富餘勞動力分揀水果、包裝快件,實行計件薪酬,在銷售旺季平均每人每天收入達200元左右,爲村民增收創造了機會。”曾曾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