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倍首相在4月6日的記者會上就曾指出:“在日本,即使頒佈緊急事態宣言,也不像海外一樣進行城市封鎖,專家們也認爲沒有那樣做的必要。隨着日本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擴散,4月7日下午17時43分,安倍晉三首相於日本政府對策本部發表緊急狀態宣言,一時間“逃離東京”成爲網絡熱搜。

隨着日本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擴散,4月7日下午17時43分,安倍晉三首相於日本政府對策本部發表緊急狀態宣言,一時間“逃離東京”成爲網絡熱搜。而大家真的想“逃離東京”嗎?在日本的華僑華人對於“緊急事態”持怎樣的態度呢?

“逃離東京”上熱搜 網上炸開了鍋

安倍發佈“緊急狀態”之後,“逃離東京”(東京脫出)迅速成爲熱門話題,一度被頂上推特熱搜。不少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在筑波大學攻讀研究生課程的劉思雨說:“網上評論炸開了鍋。”有網民甚至表示:“希望限制都道府縣間的‘跨區移動’。對於有特殊原因必須跨區的也應該採取發行許可證等措施,不然那些‘逃出東京’的人會讓感染進一步擴大。”對此,在東京的上班族餘光華直言:“這是假新聞!東京沒有封城不用‘逃’。”

其實,東京“封城”的消息早在上週末就已經流傳開來,但日本政府在媒體上已經多次強調不會封鎖城市,不會關閉公共交通,呼籲大家冷靜。

日式“封城”第一天 真實情況怎樣?

4月8日清晨,也就是安倍宣佈進入緊急事態的第一天,東京都是怎樣的情形呢?

有人改爲在家辦公,但還有很多公司依然如常。

在東京當了三四年上班族的餘光華是這樣形容的:雖然是進入緊急事態的第一天,但仍然有很多上班族還像往常一樣坐着擁擠的地鐵上班,依舊在地鐵車廂裏被擠成“肉餅”。凝視着人頭攢動的地鐵出入口,那一羣密密麻麻的“白口罩”,難免令人產生懷疑,不知道這個所謂的“緊急事態”到底會有多少效果。

東京的“緊急事態”和中國武漢、歐洲採取的封城措施是完全不一樣的。全國的新幹線、火車、地鐵、巴士都照常運行,飛機班次相比以前雖然少了,但不是一律取消。按照日本的法律,“緊急事態”只能給國民提個醒,即使是外出逛逛也不會被抓處罰。

那發佈“緊急事態”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餘光華覺得這僅僅是預警,現在大家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足夠重視了。

一畢業就在大阪工作的李明宇也表示,政府發佈的緊急事態只是起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並不真正禁止人們出行,所以在街上還時常可以見到三三兩兩的行人,不過大家大多數都戴着口罩。

劉思雨也是該幹啥還幹啥,按部就班地上她的網課、寫她的論文,絲毫不爲所動。

“緊急事態”不緊張 不是封城不用“逃”

日本僑胞頗爲淡定地繼續着日常生活,他們對於“緊急事態”並不緊張,反而覺得政策發佈的太遲、且不夠“嚴”。但對於日本文化頗爲了解的他們也深知,不到萬不得已,日本不可能真正封城。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緊急事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次緊急狀態措施涵蓋東京都、大阪府、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兵庫縣和福岡縣,持續時間爲一個月。

進入緊急事態後,這7個地區的知事可以宣佈多項措施,包括要求居民取消不必要外出、學校停課、人流量大的商業和公共設施停止運營、停止舉行體育和文娛等活動。但是,這些措施沒有強制力和懲罰手段。在“緊急事態”後可以“強制”的是,如果政府決定建設臨時醫院,可以強制利用國民的土地來建設。

安倍首相在4月6日的記者會上就曾指出:“在日本,即使頒佈緊急事態宣言,也不像海外一樣進行城市封鎖,專家們也認爲沒有那樣做的必要。電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也會運行,超市繼續營業,儘可能一方面維持經濟社會活動,一方面迴避密閉、密集、密切接觸的‘三密’空間,防止感染擴大。到現在爲止,日本的做法沒有變化,只是希望大家對此更加強化,更加徹底。”

疫情在日本是否會大暴發?日本未來如何抗“疫”?

外界如今關心日本兩個問題:一是疫情會不會在日本大規模暴發?二是日本未來的抗“疫”之路要怎麼走?

對第一個問題,許多中國在日華僑華人保持樂觀態度。有人認爲,日本患花粉症的人很多,即使沒有暴發疫情,戴口罩也是他們的“日常”,而且日本人的衛生習慣很好,這方面不用太擔心。

此外,日本在醫療方面也有保障。日本每千人中擁有的病牀數爲13.4個病牀,遠遠高於世界平均的3.7個病牀數,綜合醫療水平世界第一。

而對於日本未來的抗“疫”之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爲,封城的代價就是“經濟危機”。而對經濟和收入的影響,現在就已經有所體現。

剛在東京工作的徐慧說:“雖然政策沒有強制力,但不少百貨商場、機場免稅店、車站連鎖店4月8日開始無限期停止營業,加上可以申請國家的休業補助,很多人都將進入無限期休息狀態。我們公司從下週開始,也只上兩天班,我已經做好降薪的準備了。”

但她並沒有泄氣,還在朋友圈裏分享醫生朋友的忠告:“阻斷流動可以防止集中暴發,分享給大家,就不要去人密集度高的地方吧。”她說,她會調整心情,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受訪者劉思雨、餘光華、李明宇、徐慧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