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費者在第一次買車時真實購車需求沒有考慮清楚,對車型、售價、優惠等也沒有做到了如指掌,全憑直覺購買。但等車子開了一段時間之後,纔開始意識到車子買貴了,配置沒選好,銷售有些忽悠人等……當然,這樣的結果誰也不願看見,所以在買車前一定要把功課做足。小編總結了很多車主在買車時容易犯的9個錯誤,看你中招沒。

喜歡至上 衝動消費

大多數人買車的核心目的是方便日常出行,所以“實用”應該是買車時要考慮的一條重要指標。比如城市出行居多就沒必要追求四驅。不需要跟風或者爲了所謂“面子”選擇自己承擔不起的車型。多花錢買了臺遠超預算的車,行駛品質也許會提升一些,但是你的日常生活水平不一定提高,相反生活壓力會更大,得不償失!

必須買合資

放到10年前這句話或許還有點道理,但現在自主品牌正在逐漸主導市場,雖然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進步,但從綜合產品力和性價比來看,自主品牌已經不遜色於合資品牌,甚至在某些領域有過之而不及,所以看車時不一定緊盯合資車型,也可考慮自主品牌。

必須買高配

買車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買低配車型是否夠用?是否沒面子?沒錯,高配車型有大輪轂、全景天窗、數不勝數的電動配置,開出去很有面子,那麼低配車就丟人嗎?這裏需要消費者明確使用需求,有些看似華麗的配置有可能一年都用不上一次,何必多花冤枉錢呢? 

不考慮保值率

新款車型更新換代的頻率越來越快,大家換車的頻率也在提高,而且國家對於排放政策也越來越嚴苛(按年限、排放標準強制報廢),一臺家用車的使用年限在逐漸降低。所以消費者在買車時一定要考慮到當地的排放政策,尤其是購買二手車的朋友。同時,在購買新車時也應該考慮到汽車的保值率、市場保有量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二手車的保值率,除非你想將這臺車開到報廢。提醒車友,不要因爲一輛車的優惠幅度過大而去購買一臺車,一定要看看這臺車在二手車市場的表現如何,否則可能影響你下一次換車。

日系不安全 買重不買輕

很多人都認爲車重會開起來“更穩”、“更安全”,甚至把車重當成買車時衡量的標準。殊不知一臺車“穩不穩”在於底盤調校、風阻係數等因素,而安全與否和車重之間也並沒有絕對關係。

不考慮養護成本

消費者去4S店看車時往往被銷售顧問幾句“我們店保養便宜,現在買車再送您兩次A保”就給忽悠了,其實所謂的AB保都是小保養。真正的大頭是汽車的零整比,換句話說就是配件的價格,說到這裏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了。

動力不重要

有些新手買車認爲動力不重要,覺得車開快了是危險,買一臺動力性差一點的車也無所謂。但熟悉了車輛之後才發現,什麼叫“肉”、什麼叫開空調跑不動、什麼叫油門踩到底……當然,動力並不是絕對的發動機馬力,而是說該車型在行車中的加速感受如何。所以買車前一定要試車。

手動擋更省油

手動變速箱在傳動效率方面的確優於部分自動變速箱,在部分車型上油耗確實低於自動擋車型,但消費者在買車時一定要考慮實際的駕駛情況。如果你是新手,那手動擋就是噩夢,不僅不會省油,還會因爲堵車給你帶來糟糕的駕駛感受。如果你是老手,那就隨自己喜好吧!

檔位越多越好

變速器發展到今天,檔位數越來越多,從以前的4AT到今天的8AT、10AT,檔位數多似乎預示着更先進、更好用。實際上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科技,重點要看發動機與變速器的匹配如何,一臺“明智”的變速箱才能帶來更好的駕駛感受。

以上九招,你中了幾招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