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隔壁淘淘媽說,自己兒子對小動物很感興趣,經常帶孩子去各種各樣的博物館,以及看一些科普繪本,還會給他講解一些紀錄片。後來兒子會開口說話卻經常說“紅中”,媽媽聽了開心得不行,驕傲地認爲兒子有自己一半的天賦了,可除了這個兒子什麼也不會說,知道孩子三歲多才慢慢會說話,學說話、學走路、喫飯樣樣都比別的孩子慢。

主持人在採訪中問白巖松“如何把習慣用手機的青年人拉回書本?”,白巖松把這個問題的重點放在了家長身上。

他是這樣說的:

我認爲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 家長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碼要承擔51%控股的責任。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在自己進步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在抱怨孩子不夠進步,然後把責任說是社會的問題、教育的問題。


我們的一言一行其實都在深深地影響着孩子,

我們不學無術、醉生夢死,孩子也不會好學上進、力爭上游;

我們囂張跋扈、咄咄逼人,孩子也不會知書達理、善解人意。

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可以忽視家長的行爲習慣對孩子的影響。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表姐自從辭職帶娃之後便在沒去上過班,直到兒子一歲已經斷奶便徹底丟給了保姆,自己快活地去打麻將。

經常約幾個街坊鄰居來家裏客廳打麻將,讓孩子跟保姆玩,每次兒子要找媽媽,保姆都攔着。因爲媽媽輸牌會發脾氣,孩子本來就小會到處碰翻麻將牌,因此只要媽媽在打麻將,兒子都離得遠遠的。

後來兒子會開口說話卻經常說“紅中”,媽媽聽了開心得不行,驕傲地認爲兒子有自己一半的天賦了,可除了這個兒子什麼也不會說,知道孩子三歲多才慢慢會說話,學說話、學走路、喫飯樣樣都比別的孩子慢。

這就是孩子通過“壞榜樣”導致的學習結果。

白巖松在一次演講裏說:所有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在做什麼!他告訴大家,“我喜歡音樂,我從來沒有要求孩也喜歡音樂,孩子也非常喜歡。”


隔壁淘淘媽說,自己兒子對小動物很感興趣,經常帶孩子去各種各樣的博物館,以及看一些科普繪本,還會給他講解一些紀錄片。

孩子還很小,淘淘媽也不指望hi愛最能理解多少,一開始只是爲了促進親子關係,可短短時間裏,淘淘給媽媽帶來的驚喜越來越多。

淘淘媽隨口問了句,寶寶你知道海洋裏有什麼啊?

他坐在沙發上撥弄着自己的小玩具,告訴媽媽:有小魚、小蝦、海豚、烏賊、海龜、海星、大鯨魚、海豹、海牛……

一下子說了好多種海洋生物,原來孩子他都有印象。

還有次淘淘媽指着地鐵站裏的巨幅海報說,“寶寶,看小海豚,你最喜歡的海豚!”兒子竟然回答道“可是我覺得那好像是虎鯨”。


看了海報下方保護虎鯨的一行小字才發現真的是虎鯨,淘淘媽非常驚訝孩子怎麼會知道,這麼小的孩子還不認得字。

兒子自信地說“因爲它這裏是白的,還有那裏也是白色的,其他地方都是黑色,所以不是海豚!”

雖然解釋得很模糊,但是實在讓人佩服孩子敏銳地觀察力和知識掌握能力,大人平時給孩子樹立的榜樣,都會印在孩子的心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