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唐朝已經衰敗,唐朝皇帝在位的時間也都不長,李德裕倒從來不屑於和牛李黨同流合污,對唐朝是兢兢業業,唐文宗即位後,宰相裴度原本打算推薦李德裕爲相,不過吏部侍郎李宗閔因爲得到宦官的幫助,搶先拜了相,李德裕則被李宗閔排擠,外放爲鄭滑節度使。在衰落的朝代後期開闢起死回生、繁榮昌盛的局面,通常稱“中興”,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26歲登基,任用被牛李黨排擠在外的李德裕爲相,澄清吏治,削弱了宦官、藩鎮和僧侶地主的勢力,平息了叛亂,出現了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在衰落的朝代後期開闢起死回生、繁榮昌盛的局面,通常稱“中興”,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26歲登基,任用被牛李黨排擠在外的李德裕爲相,澄清吏治,削弱了宦官、藩鎮和僧侶地主的勢力,平息了叛亂,出現了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宰相李德裕出身於趙羣李氏西祖房,自幼胸懷大志,不過卻不喜歡參加科舉,後以門蔭(世襲)走向仕途,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此時正是唐朝的宰相,因此李德裕爲避嫌疑到了藩鎮任職。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登基,將李德裕召進了翰林院,唐穆宗對李吉甫的印象極好,因此重用了李德裕,賞賜了李德裕紫衣、金魚袋,不過李逢吉當了宰相後,因與李德裕不和,對李德裕多有排擠,李德裕因此被免去翰林學士的職位。


此時唐朝已經衰敗,唐朝皇帝在位的時間也都不長,李德裕倒從來不屑於和牛李黨同流合污,對唐朝是兢兢業業,唐文宗即位後,宰相裴度原本打算推薦李德裕爲相,不過吏部侍郎李宗閔因爲得到宦官的幫助,搶先拜了相,李德裕則被李宗閔排擠,外放爲鄭滑節度使。

直到唐武宗即位,排除萬難倚重李德裕,唐朝又恢復了一線生機,只是唐武宗在位僅有 6天,而且李德裕的一些忠言,唐武宗也並未聽進去。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逝,皇太叔李忱在宦官的擁立下成爲了皇帝,爲唐宣宗,李德裕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事務,宦官亂政,李德裕自知境遇不會很好,於是問了一名高僧:“我能活多久?”

高僧說:“喫到一萬隻羊就到了,如今還差5百隻沒喫完。”


李德裕聽後嘆息道:“我在元和年間曾做夢走到晉山,看到了滿山的羊羣,幾十個牧羊人都說:‘這是給侍奉君王的人喫的羊。’這事我一直記得,也不曾跟人說過,看來是註定的。”

十幾天後,振武節度使米暨送給了李德裕五百隻羊,李德裕將此事告訴了高僧,問道:“這些羊我不喫,能免禍嗎?”

僧人搖了搖頭,說:“羊送到了,就是你的了。”


不久後,李德裕就被貶到了崖州,850年,李德裕在崖州病逝,高僧當初的話果真應驗,後人則以“食萬羊”表示“聽天由命,不必強求富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