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之中,新版基本藥物目錄終於“揭開面紗”。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將於11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

相較於2012年的上一版目錄,新版基藥目錄不僅在品種數量上有所增加,還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以滿足各類患者的需求,對於藥物的生產流通、集中採購、合理用藥、支付報銷等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

覆蓋廣泛

總品種數的增加,是新版基藥目錄的特點之一。此次調整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總品種數量達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多種藥品的“入選”引人關注。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此前表示,新版基本藥物目錄的覆蓋面更廣,品種的數量不僅能夠滿足常見病、慢性病、應急搶救等臨牀需求,而且還聚焦癌症、兒童疾病和丙型肝炎等病種,爲不同疾病患者提供多種用藥選擇,更好地滿足羣衆的需要。

體現真實需求

從2012年到2018年,新版基藥目錄距離上一版已有6年之久。而在未來,基藥目錄將更快地“有出有進”,新審批上市、療效有顯著改善且價格合理的藥品將加快調入目錄當中。

專家指出,基本藥物將更加強化循證決策,調入調出並重,對於改善臨牀用藥結構、促進藥佔比迴歸醫學規律等方面將產生積極作用。胡欣表示,基藥目錄調入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明確、成本效益比顯著的藥品品種,重點調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較多、有風險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優品種替代的藥品。

而從此次調出的藥物也可以發現,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經評估不宜再作爲基本藥物的品種,耗資巨大又沒有明確療效的所謂“神藥”、輔助用藥是調出重點,讓位於老百姓真正需要、能治病的好藥。

確保患者買得起

讓患者用得上、用得起,讓“急藥”真正成爲“基藥”,需要通過更多的配套政策保障藥品的生產供應,通過與醫保聯動等措施減輕患者的醫藥負擔。

近年來,我國多地出現基本藥品目錄藥物採購難和缺貨現象,一些臨牀療效好、價格便宜的藥物,在招標使用過程中並未得到保障。對此,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短缺藥品的監測預警是重點工作,將特別加強“易短缺”藥品的風險監測和預警,提早防範短缺苗頭,爲患者提供持續生產、供應有保障的基本藥物,讓患者不再爲買不到藥而擔心。

抗癌藥、抗腫瘤藥亮眼

記者在查看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時發現,目錄的“抗腫瘤藥”部分新增了“抗腫瘤靶向藥”一類,除了黃先生所需的伊馬替尼之外,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培美曲塞等靶向藥均在列。

其中,埃克替尼這種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對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特異性高、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無骨髓造血抑制作用等優點。專家指出,此次埃克替尼被納入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爲我國肺癌患者提供了一個新的用藥選擇。

35歲的黃先生三年前在一次體檢中查出患有胃腸間質瘤,由於腫瘤過大,而且伴有比較嚴重的內出血,專家建議服用一段時間的靶向藥伊馬替尼,待腫瘤縮小到適合手術的大小時再進行手術。

黃先生對當時的藥價記憶猶新:所需的這款伊馬替尼每盒大約1萬多元,每個月需要2盒。自從國家出臺抗癌藥降價的一系列措施後,黃先生感覺到價格的切實變化:“從2017年這款藥納入醫保後,一個月的藥費降到了8千多,變化真是太大了,一時都無法相信。”

黃先生所體會到的價格變化是國家新政落地的體現。目前,全球每年癌症新發病例超1400萬,隨着癌症發病率逐年升高,患者迫切希望用上新藥好藥,國家有關部門採取多項配套措施滿足患者期盼。

創新藥到兒童藥 特殊人羣受益

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已將全球首個也是國內唯一一款全口服、泛基因型、單一片劑的丙肝治療新藥丙通沙納入。

“看到丙通沙被納入基本藥物目錄,這就是要納入醫保的‘信號’,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又有了希望。”基層丙肝患者小梅這樣說,希望在丙通沙被納入基本藥物目錄後,國家後續會出臺相關政策,讓自己買得起治病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常務副院長、感染科專家李家斌教授說,此次丙通沙列入基本藥物目錄,讓很多基層丙肝患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特別是根據基本藥物優先納入醫保的原則,一旦丙通沙進入醫保,就會極大減輕患者負擔,讓更多患者用上這一新藥。

“此次新調入藥品中有臨牀急需兒童藥品22種。”楊長樹說,兒童是特殊用藥羣體,不僅要考慮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還要考慮依從性。比如成人可以服用的片劑、膠囊,兒童就很難服用。

新版目錄專門考慮了兒童這一特殊羣體的用藥需求。記者看到,目錄增加了部分兒童專用藥品的通用名品種,如用於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的牛肺表面活性劑、用於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培門冬酶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