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當初在流放期間收留他的人就寫了一封信,將他推薦給東京城開藥鋪的董將仕,而董將仕一看到高俅就非常不喜歡,但礙於親戚的面子不好拒絕,就將高俅有推薦給小蘇學士,小蘇學士當然也知道高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不敢得罪他。總結一下,作者施耐庵之所以能讓高俅從一個街頭混混晉升爲殿帥府太尉,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通過社會各階層對高俅態度的對比,充分地體現了當時北宋的上層社會貪圖享樂和腐化的生活。

高俅爲何會發跡?其實施耐庵是故意出大宋的醜,細想一下真有道理。大家好我是歷史前鋒,每日爲大家更新文章。
衆所周知高俅是《水滸傳》中最大的反派,同時也是作者施耐庵在書中精心塑造的一個人物。因爲高俅這一人物對《水滸傳》的創作有很大推動作用,原著中的高俅不僅與梁山上的許多人有着聯繫,甚至高俅牽扯着梁山整體的命運 。
在原著中高俅是出場最早而且有完整故事情節的一個反面人物,在高球剛出場時,他只是一個在東京街頭靠着擺攤賣藝爲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個街頭混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並不起眼的高俅在接下來隨着情節的發展,竟然搖身一變成爲了殿帥府太尉。
高俅到底有什麼本事竟能夠從一個街頭混混而當上了朝廷命官?或許從高俅的晉升之路中,以及我們從社會各層對他的看法中,也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高俅在社會底層時,百姓很討厭他
首先高俅的出場身份就是一個街頭混混,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在一些大戶人家中“幫閒”。所謂的“幫閒”就是幫人休閒,去幫那些富家子弟娛樂,以及教他們如何花錢敗家。大家可以想一想就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潑皮混混,普通的老百姓以及那些地主富人會喜歡他嗎?
很顯然高俅在剛出場時的日子並不是很好過,甚至還因爲他在“幫閒”時被官府以教唆別人子弟墮落的罪名流放,並註銷了高俅在東京的戶口,要求東京城裏的百姓一律不準留他在家裏食宿。可見高俅還是一個街頭混混時,他的日子不好過的原因就是東京城裏的老百姓都不喜歡他,都把他當成瘟神一樣的人物來躲避。所以由此可見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是非常討厭高俅。
高俅在社會中層時,小商人小官僚怕他
看到這個小標題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底層的百姓很討厭他,爲什麼中層的官僚和商人反而會害怕高俅呢?其實這也反應出中層的小官僚和小商人的自私心理,在宋哲宗大赦天下之時,高俅也在大赦的範圍之內,自然高俅也是重獲了自由之身。
所以當初在流放期間收留他的人就寫了一封信,將他推薦給東京城開藥鋪的董將仕,而董將仕一看到高俅就非常不喜歡,但礙於親戚的面子不好拒絕,就將高俅有推薦給小蘇學士,小蘇學士當然也知道高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不敢得罪他。所以小蘇學士就又將高俅推薦給駙馬王詵。
因爲董將仕是一個小老闆而小蘇學士是一個小官僚,兩人都是屬於社會對中層。從兩人對高俅的態度和做法來看,很明顯不喜歡高俅是肯定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在高球的面前表現出來,而是找了個藉口將他送給了別人。
爲什麼不直接拒絕他呢?首先高俅都是有推薦信,兩人要給對方面子,其次他們知道高俅是一個小人不能得罪,害怕小人會報復自己,所以對於這樣的中層是害怕高俅。
高俅在社會上層,人們反而很喜歡他
而就是小蘇學士的一封推薦信,將高俅推入了社會的上層,也給了高俅發跡的可能。當時的駙馬王詵一見到高俅就很喜歡他,所以高俅就留了下來。之後更是通過王詵認識了端王,高俅又因自己的足球踢得好,所以高俅又被端王從駙馬王詵的手裏搶走了,之後端王更是成了皇帝,高俅也被任命爲殿帥府太尉。
就是這樣一個在民間遭人唾棄,像垃圾一樣的人物。到了駙馬和王爺們所謂的“上層社會”裏卻很受歡迎,以至於出現了搶人的現象。作者這樣寫到底是想表達當時中下層人民“有眼不識泰山”,還是嘲諷當時的上層社會的昏庸腐敗、貪圖享樂?答案想必是一目瞭然。
總結一下,作者施耐庵之所以能讓高俅從一個街頭混混晉升爲殿帥府太尉,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通過社會各階層對高俅態度的對比,充分地體現了當時北宋的上層社會貪圖享樂和腐化的生活。
也從側面反映出在北宋末年,出現了以梁山好漢爲首的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不在社會下層人民,而是當時的貴族只顧自己享樂,不顧天下百姓。這也是作者對《水滸傳》的社會環境的一種暗示。
關於高俅發跡過程中,面臨不同的社會階層時,所受到不同態度的原因分析到此結束。如果大家覺得分析得有道理,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觀點,同樣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歷史前鋒,每日一更。更多精彩的歷史和名著的解析持續更新中,歡迎大家關注閱讀。下期見!
參考資料《水滸傳》
歐洲排名前5的波蘭陸軍,一月之內被德軍擊敗?三點原因說明問題
水滸中稱高俅爲“破落戶”有兩層含義,其中一個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