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這三個方位同時鎖定的,是一個叫做“高平”的地方。

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爲長平。長平之戰是戰國末年秦國與趙國共同演繹的經典戰例。《史記·秦本紀》稱:“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史記·趙世家》載:“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高平縣誌》“坑趙考”記載得更爲詳細:“趙括乘勝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一路可容車馬,形如布袋,趙兵既入,戰不利,築壘堅守……後趙括自出博戰,以秦射殺之,四十萬人降武安君,誘入谷盡坑之。”

戰爭經過了上黨歸趙,廉頗與秦堅壁對壘,秦使反間計,趙孝成王換將易帥,白起暗使長平,趙括被圍等幾個關鍵階段,耗時三年,秦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此戰之後,六國再無抵禦秦國的實力,使秦國一統天下進入倒計時。

依兵力多寡而言,七國中楚國實力最爲雄厚,擁兵百萬。齊、魏也過七十萬,然後是趙,四五十萬,韓和燕各三十萬,如果六國合縱,總兵力相加有三百四五十萬之衆。而此時的秦國,只擁兵六十萬,是六國兵力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如果韓燕聯手,兵力也與秦相差無幾。

爲何秦國能夠一舉拿下長平之戰,從而拉開統一大幕?這需要一個理由。

“連橫合縱”,一個好看的幌子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大敗於閼與(今山西和順西北)。這時,秦相范雎提出了“遠交近攻”戰略,被秦昭王採納後,收到奇效。秦先攻魏,然後轉向韓國。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決定忍痛割下一塊肥肉——將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可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密謀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拱手獻給趙國。

在趙國笑納了上黨後,秦國當然不會答應,於是出兵攻趙。趙國名將廉頗數次戰敗後,依託有利地形固守城池,以疲憊秦軍……由此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大幕。

戰爭之初,雖然膠着之態勝負難定,但秦人的破釜沉舟和趙國的左顧右盼,勝負也大體能見分曉。秦國戰略目標非常清晰,削弱乃至攻滅趙國,爲秦掃平六國一統天下開路;趙國的戰略目標卻搖擺不定,有點像足球場上攻防戰術,前鋒想的是先進攻而後衛卻想的是先防守,可謂首尾難顧。

更要命的是,關鍵時刻趙國兩員大將廉頗和趙括在用兵上發生分歧。廉頗主張佈設西線三道防線,高壘深溝以堅守上黨,趙括卻提出集中已抵達上黨的二十萬精兵主動攻秦。“攻”“守”難達成一致,廉頗以王命領軍之權否決了趙括的提議。趙軍依廉頗部署老馬嶺、中線丹水和東線石長城三線設防。

老將廉頗固執地認爲,守住上黨就圓滿完成了任務,卻未能深刻理解進軍上黨的“政治意義”。

這場大戰不僅在兩軍廝殺的戰場之上,更延伸至方方面面。上黨之變餘波盪漾之際,秦趙博弈的要點已經不在土地城池,而在如何破解六國的連橫合縱。

韓魏雖已與趙結盟,但在秦軍的虎視眈眈之下,心裏始終是七上八下;楚燕齊更是騎牆觀望,見風使舵。這樣混沌的局面之下,趙括深知,此刻不能用勝仗來顯示出趙國的實力和決心,三晉同盟便成爲紙上談兵,六國合縱更是水中之月。而長平之戰唯一的勝機,在於楚國乘秦趙對峙發兵北上,直取秦國腹地,當秦軍被迫回師之時,趙軍隨後掩殺,方可獲勝。可秦相范雎對這一“七寸之扼”看得一清二楚,他使出渾身解數把楚國作爲伐交重點,確保南線平安。

這種嚴峻形勢下,趙國唯有用軍事來支持伐交,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以戰求和”之效。趙括力主進攻,乃是建立在對局勢的深刻理解之上,到頭來經驗不足的趙括被困之後,知道趙國氣數已盡,爲時晚矣。

長平之戰是秦國晉升爲帝國的門檻

秦贏下這場戰爭,既有偶然可能,卻處處充滿了必然因素。對這場戰爭的準備,秦國可謂傾舉國之力,從硬件到軟件,從人力到物力……所有“可能性”俱在掌控之中。僅以後勤爲例,秦深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道,長平之戰伊始,戰爭經驗十分豐富的白起,就派大將王陵率五萬鐵騎搶佔要塞,修築倉廩疏浚河道,務求後勤供應暢通無阻。

事實上,統一天下的步伐,秦國是作爲一項長期戰略部署來實施的。直到秦昭王時,秦國才舉起戰爭利劍,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步伐。伊闕之戰,拿下韓魏以掃平東進之路;鄢郢之戰,楚國連國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都難以保住,被迫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華陽之戰,大敗趙、魏聯軍,不僅斬殺魏趙聯軍十五萬,大大消耗其有生力量,秦國還獲得趙魏大片城池……可以說,長平之戰正是檢驗六國合縱的一塊試金石。

“我爲刀俎,人爲魚肉”。秦人嗜殺成性,誰敢殺人誰就是勇士,誰殺的人多誰就是英雄。數十萬人的殺場,那該是一種怎樣的血腥?就是我們的想象力再豐富,也難以想象出其中的悲壯,血色染紅了趙國的疆域,也染紅了大秦的王冠。

歷史總是喜愛捉弄人。十分弔詭與喜劇的是,秦趙長平之戰正酣之際,秦始皇的父親子楚卻作爲人質一直住在趙國首都邯鄲。秦昭王47年,長平之戰結束,邯鄲城內,悲憤恐慌。次年,也就是秦昭王48年,嬴政出生。爲了表示誓死抗秦之決心,趙國決定處死子楚一家,生死存亡關頭,呂不韋用重金收買了趙國的看守官吏,救出子楚。而嬴政與其母趙姬卻仍滯留邯鄲城內,可謂險象環生,好在趙姬是趙國頗有勢力的名門大戶,在家人的拼死保護下,趙姬和嬴政方轉移隱藏。嬴政回到秦國時,已經是9歲的小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