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苏菲爸爸餐厅里缺一名调音师,两人一来二去就成了我们看到的那种关系。很多人纠结于这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的那一句关于生活的讨论。

印度电影最大的特色,大概是任何题材的电影,都能毫无违和感的切入印度特有的歌舞,所有电影咋一看,都有些“歌舞青春”的调调。

最近各大院线还在火热上映的印度片《调音师》就是这么一个暗黑系“歌舞青春悬疑片”,但不得不说,这一次配的古典音乐确实非常惊艳,剧情逻辑不够严谨,却很烧脑。

《调音师》:豆瓣评分8.3

印度的这版《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的法国《调音师》,一部具备了所有悬疑长片潜质的短片。

既然是改编自法国的这部短片《调音师》,那么在正式讲这部印度电影的时候,就得给大家介绍介绍我眼中的短片《调音师》。

《调音师》,豆瓣评分9.2,豆瓣上显示的数据是有16万多的人看了这部短片并给打了分,高达64.8%的人给了五星好评,好于98%的短片。

确实亮眼,实力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短小精悍,浓缩就是精华的俗话。

这部片头片尾全长加起来也不到14分钟,甚至比一部微电影还要短的短片看下来,我们会发现电影的剧情完整性非常高,悬疑性也非常足。

剧情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调音师在人生最重要的比赛中,因为紧张而断送了这场比赛,他无法面对,因此下意识的自我麻痹和逃避,他用了一个非常不道德的方式将自己缩了起来。

没错,就是装瞎,自我陶醉在“我是残疾人”的快感里。

一个残疾人,总能得到更多社会人士的体贴和友好,,一个残疾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同情,一个瞎子更容易隐藏自己眼睛背后的恐惧和逃避。

他享受着别人放下戒备而给予的善良,也享受着“窥探”别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快感。

只可惜,“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在一次预约的上门服务中,他本来可以完美和死亡错开,可他执着于那一点点的小成就感,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正常人在遇见凶杀案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反应,而他自作聪明的伪装,自以为自己真能完美饰演一个“瞎子”,从而避开这次的危机,可在他惊慌失措的举止里,却彻底将自己暴露了出去。

他的伪装,瞬间变成了另一种的自寻短见。

等着他的,是脑门后那一把钢钉枪和开头那黑暗中的一声“钢钉枪响”。

故事,完。

对比于短板的《调音师》,长版的印度《调音师》男主阿卡什可就清醒多了,聪明多了,至少,他很清楚自己是在装瞎,而不是真的瞎。

翻看豆瓣网友的评论,有个网友在印度版本下评论留言是这样的:

《调音师》堪称短片界的蔡文姬,奶量十足,短短几年时间,一部14分钟的片子奶出了多少佳作。

很直接,说的就是短片繁衍出了许多长片,包括阿卡什的这一款印度豪华扩充版。

虽说故事底子是同一个,导演也懒得对电影的名字做什么改动,但在这长达139分钟的豪华版本里,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短片的影子了。

好了,进入正题,咱们正式开讲这款豪华扩充版的印度《调音师》。

电影的画面还没开始,率先出现在小兮眼前的,是一句小兮也许会翻译错的英文,如果不是字幕君及时纠正的话。

What is life ? It depends on liver.

什么是生活,这取决于肝脏

老实说,换小兮,肯定得翻译成取决于生活者,生活取决于生活者,没啥毛病啊。

但显然字幕君和导演比小兮想的要深刻多了,导演在电影的开头用这么一句话,其深意,我们先按下不表。

画面开始前,还有一个声音-说来话长。咖啡?

然后才是我们看到的一只在菜地吃菜,被农夫追杀的兔子,而这只兔子抬起头的时候,我们清楚看到这只兔子的不正常,它的一只眼睛已经没了,而另一只,貌似也有问题。随着农夫扳动的枪把子“嘭”的一声,紧接着是急刹车的声音,然后才开始了电影的正式画面。

也许有人会想,一只兔子而已,需要花这心思去描述吗?

但看到最后,你一定会明白,小兮这么花心思,是有必要的。

经过了这么多画面的铺垫,男主阿卡什终于出现了。

作为一个马上要参加比赛的调音师,为了更好的体验生活,寻找灵感,为了更专注于他的创作中,他开启了“瞎子”的旅程。

这一段,处理的很高明,把原版中的调音师装瞎的理由换了个版本,显得“正常”许多。而不是像短片中的调音师那样子,仅仅是为了逃避失败,享受别人多一些的友善。

装瞎,是一门技术活。

其实阿卡什的装瞎没有多久,在遇见苏菲之后,大概,他就已经被丘比特的箭一箭穿心了,当他被苏菲送回家,他第一时间是狂奔回去摘下眼中的隐形眼镜,就为了看看苏菲的样子。

虽然只够看到那款款而去的车尾,也够他升华自己的瞎子本事了。

于是,他抱着侥幸心理,摘下了隐形眼镜,透过墨镜后的正常视力去窥探眼前的苏菲。因为苏菲爸爸餐厅里缺一名调音师,两人一来二去就成了我们看到的那种关系。

但《调音师》这样一部跟音乐器材相关的电影,等了半天,我们才等到它“欢歌热舞”的一面,确实有些不走寻常路。

至少在这一点上,算是打破了常规吧。

老实说,电影前面的这一段爱情故事,非常的老套,充其量有些看头的,大概就是阿卡什在餐厅里的那些钢琴曲犹如天籁,给电影加分不少。

直到普拉默的邀请,他如约去敲开了西米不太愿意打开的家门。这一切,才似乎又跟短片调音师无缝对接。

而我们知道,高潮,来了。

普拉默在结婚周年庆的时候,故意说有事外出,没法跟年轻的妻子西米一起庆祝,但他却又邀请了在苏菲家的餐厅中,颇有音乐才华的阿卡什过去为他们演奏。

当阿卡什到达普拉默家里的时候,门后面的西米十分谨慎的阻止他进门,在他强调自己的视力全无,又有邻居出来探头探脑的张望之后,西米才勉强同意了让他进去。

很不幸的,他成了这场情杀案的“目击证人”。

他弹着钢琴,不经意间却看见有人倒在了餐厅边上,他借口上厕所,看清了对方正是自己这场上门演奏的邀请人普拉默,而对方,早已经没有了气息。

可这还没完。

谁能想到,他假意淡定自若的上厕所,而旁边却站着一个牛高马大,拿着枪,目露凶光的男人呢。

男人出现的那一秒,确实让人吓一跳。

之后他淡定的转身回到钢琴边上继续弹奏着,继续看着西米和情夫在自己面前表演了一段“皇帝的新装”这样赤裸裸的戏码。

墨镜下的他,抑制不住心里的百转千回和惊惧,但他还算入戏,勉强撑到了表演结束,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举报这场凶杀案。

但,事情要是这么简单,这部电影的意义何在?

前面铺垫了半个小时的装瞎戏码,仅仅是为了看这最后的“皇帝的新装”表演秀?

当然不是。

他慌乱的拉着警察举报自己目击的谋杀案,却在抬头的瞬间发现西米的情夫,杀害普拉默的凶手,自己要举报的那个人,竟然是手握权力的警察局局长。

而他大声嚷嚷的那“谋杀”二字,瞬间把他好不容易摘掉的“目击者”嫌疑人身份又提了起来,这一次,他只能自认倒霉的被盯上了。

被杀人凶手盯着是什么样的感觉?

虽说这次他借助自己黑白猫再次忽悠过去(小兮不得不怀疑,印度人的智商,是不是会经常掉线,哈哈),但是,危机并没有解除。

按说,遇见了这样的事投告无门又被死亡凝视的时候,正常人不应该早早收拾行囊,溜之大吉才是吗。可阿卡什却背道而驰,还跟死者女儿,跟凶手有所接触,甚至,倒霉的再一次撞见了西米将老太太推下楼的事实。

如果说,一次两次的侥幸别人不会怀疑,但对于毫无人性的凶手来说,活人的感官和嘴巴总没有死人来的严谨。

这一点,阿卡什这么聪明的人,居然没懂。

在西米找上门的时候,人家给他吃饼,他还傻乎乎的吃了,吃了!这不合情理啊。

对于凶手,一个自己撞见几次杀人的凶手,他哪来的信任感,人家给他吃的东西,说吃就吃了,也不怕人家在里面放“老鼠药”吗?(开玩笑的,毒药)

好吧,阿卡什智商捉急,可以理解为他是被吓到了,失去了常人的冷静和判断力。

说实话,你信吗?我信。

可看看,他把自己害到了什么境地。

他成了真正的瞎子;

他和爱人被硬生生拆散;

他被警察局长追杀;他被救起来,却又差点死在了摘取肾脏的手术台上;

他以牙还牙的唆使那几个傻得一批的人绑架西米,却又对这些人不设防;

最后居然还相信西米的谎话,拿掉了蒙住她眼睛的布条,又一次将自己送入了死局。

其实,在遇见凶杀案的时候,阿卡什就不一样了。

从他身上,小兮学会了一个新的名词:无能为力。大概,许多的人也都终于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了吧。

面对亲眼见到的两次凶杀案,他除了沉默,做不了再多了。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终于沉默,成熟才刚刚开始。

这是阿卡什内心里丑恶人性的开端,面对自己也许无能为力的东西,他就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甚至在别人制造假供词的时候,他也只能想象自己的正义和大义凛然。

可最终,想象过后,是冗长的沉默。

于是,他的沉默,纵容了加害者的变本加厉,以至于自己也成了那个受害者。本来,他是一个正常人,“看不见”只是一种伪装,他也演的很用力,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我是瞎子,所有的凶杀案与我无关。

用沉默,代替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大概就是男主阿卡什的人性阴暗面。

很多人纠结于这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的那一句关于生活的讨论。

阿卡什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群众,他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有COPY各种人的权利。只是,他的所有沉默,构成了最阴暗的犯罪事实让人心中生寒。

他Copy瞎子,一开始的动机很纯粹,仅仅是为了上帝的灵感,为了参加伦敦的比赛。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们能体谅他为了找寻灵感的这些怪异行为,但不能理解的是,当他的伪装和沉默成了无能为力的外衣那一刻,他却没想过要揭开这些假面,而是继续享受别人对残疾人的优待。

他沉默的接受漂亮女孩的体贴,眼镜背后的那双眼睛在偷窥到了女孩的一举一动时,满是笑意。

看着西米和情夫在自己面前表演“皇帝的新装”,面对如此狠毒般的丑恶,为求自保,哪怕到了警察局,他也是沉默的。

在伪造的证词面前,他想象着自己说出真相的正义,可现实是,他仍在扮演自己瞎子的角色,仍装作一无所知。

亲眼见到无辜的老太太被西米推下了楼,他仍然是将自己藏在墨镜后面,淡然自若的走开。

……

为了恶有恶报,为了1000万卢比的诱惑,为了复明寻梦的梦想,当医生说着要把西米送到别人的手术台上任人宰割的时候,当医生义正辞严的告诉他生活取决于肝脏的时候,他也是沉默,沉默的接受了这个女人最后的一点无意识的,非自愿的善意。

而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医生说完这些话之后,前面的一部农用车经过来佐证,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梦想,面对酋长女儿的生,他用沉默做出了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无疑也是一个杀人凶手,只不过,他杀了另一个杀人恶魔。

可我们知道,从始至终都坏的彻底的西米,不应该由医生和阿卡什来审判,西米的器官如何使用,也不该由他们来决定。

他眼睁睁看着一个杀人犯变本加厉,最后也把自己变成了杀人犯,何其讽刺。

当他继续以瞎子的身份在欧洲快活的时候,心里有过对自己生活在杀人犯阴影里的沉重思考吗?当他再次以瞎子的身份获得更多人的友善的时候,他是不是也一直在向别人编造那个兔子的故事?—说来话长,咖啡?

这个故事,他大概不是第一遍说,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遍。可他清楚,他也只能这样活在堆积起来的谎言之中了。

他眼睛是完好的,但他的生活只有谎言。他的生活,取决于那颗肝脏。

这句英文翻译的深意,你懂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