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演員退出問題上,郭德綱好像沒有說出實情,德雲社的人才流失問題,遠不是這麼多年只走了幾個人這麼簡單。之前,李菁在《非常靜距離》節目中表示2003年演一場相聲劇,演員二十多位,到了2008年再看,李菁很驚訝的發現竟全部退出,無一人留在德雲社。

心理學中,有個很有趣的觀點:

一個人最弱的短板,在十年之後,可能會成爲最擅長的地方。因爲這個問題制約一個人的發展,所以他總是不斷尋求改進,不斷練習,逐漸短板變得不再短。

德雲社,也是如此。作爲一個相聲團體,最難的一環無疑是商演,而如今的德雲社已經把這個環節做到了無人能擋。

“ 德雲社 ” 三個字本身已經代表了金字招牌,這也是郭德綱能夠吸引到社會上很多人才的最大利器。

不過,即使德雲社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再大,能火的演員相對也是少數。當這種心理失衡的時候,演員們就會選擇退出。

曾經,郭德綱在《可凡傾聽》節目中,非常肯定的表示德雲社幾百名員工,這麼多年來就走了幾個人。

郭德綱的這番話贏得了很多粉絲的支持。按照這個理解,德雲社的人才流失率確實微乎其微,不過問題的關鍵是在這個上,郭德綱說的是實話嗎?

之前,李菁在《非常靜距離》節目中表示2003年演一場相聲劇,演員二十多位,到了2008年再看,李菁很驚訝的發現竟全部退出,無一人留在德雲社。

如果,李菁的話還有些水分的話,岳雲鵬的話可能能夠證明。在演員退出問題上,郭德綱好像沒有說出實情,德雲社的人才流失問題,遠不是這麼多年只走了幾個人這麼簡單。

很多年來,德雲社在後臺都掛着全體演員表,這是郭德綱對人才的尊重,對於凝聚人氣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有意思的是,岳雲鵬面對攝像頭表示,本來這裏掛着的是演員表,但是因爲不斷有人走,總是修改太麻煩,所以乾脆就換成兩幅畫來代替。

岳雲鵬的這番話似乎也驗證了李菁對於德雲社人員流失的觀點。

很多觀衆記住的都是曹雲金、何澐偉、李菁等少數人的退出,但這些人本身在德雲社已經很紅,而那些名氣不大的演員,退出當然無人問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