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耻”为分水岭,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与南宋,都是亡于外敌入侵,北宋亡于女真族,南宋被蒙古灭亡。宋朝两次经历生死存亡,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及灭亡原因,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联金灭辽”与“联蒙灭金”

政和元年(1111年),检校太尉童贯出使辽国,庆贺辽天祚帝的生辰,童贯是个阉人,被辽天祚帝嘲笑说“南朝人才如此”,意思是说宋朝无人啊,竟然派一个阉人当使臣。童贯是气得鼻子冒烟,但又无可奈何,事后只能悻悻然地返回宋朝。

在半道上,突然一个叫马植的人深夜来访,说有“灭辽之策”。童贯正生闷气呢,一听说可以灭辽,好大喜功的他马上来了精神,将马植迎入帐内,准备彻夜长谈。马植是汉人,自辽占据燕云十六州后,马氏家族就世代在辽国为官。他这次来见童贯,是因为看不惯辽天祚帝的昏庸无道,想弃暗投明,回归宋朝,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把童贯给忽悠的心花怒放。说辽国被女真人打得奄奄一息,只要宋朝从山东登州、莱州渡海去同金国结盟,南北夹击共灭辽国,必然可以成功。


于是,童贯将马植带回宋朝,并引荐给宋徽宗,而宋徽宗听说可以联金灭辽“复中国往昔之疆”;宋朝历代帝王对燕云十六州都有浓重的心理情节,宋徽宗自然也不例外,当即就采纳了马植的计策,并让马植改名为赵良嗣,由他全权负责联金灭辽的相关事宜。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两国经过反复沟通、讨价还价,终于签订了联合灭辽的盟约,两国沟通都需要渡海,这份盟约就称之为“海上之盟”,双方商定:金国攻取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宋朝攻取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辽灭亡后,宋朝须把原本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国同意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

海上之盟签订之后,宋金两国果然成功灭辽,但宋朝也失去了辽国作为它阻挡金兵南下的这个屏障,将直接面对金国的铁蹄。后来,宋金两国因张觉事件及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发生冲突,最终金兵南下灭了北宋。

按说赵宋王朝吃了一次“联金灭辽”的亏,该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吃一堑长一智,但是一百多年后的南宋,又被迫走上了“联蒙灭金”之路,历史悲剧又再次上演。

宝庆二年(1227年),正在六盘水养病的成吉思汗深感自己时日不多,便留下遗言,希望继任者能向南宋借道,进军唐州、邓州,直抵汴京灭金。

窝阔台即位之后,由于战事不利,便想到了父亲的遗言,决定联宋灭金,于是派出使臣到南宋,要求南宋出兵一起灭金国。

在“联蒙灭金”的问题上,南宋朝廷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意见不一。当时,以淮东安抚使赵范为首的少数派坚决反对联蒙灭金,但绝大多数朝臣鼠目寸光,毫无见识,只想着灭金以雪靖康之耻,完全忘记了当年北宋引狼入室的前车之鉴。

就这样,赵宋王朝又一次稀里糊涂地走上了当年自取灭亡的道路,做出了极其错误的选择。

绍定五年(1232年),一心想趁火打劫的南宋与蒙古签订了军事同盟,盟约内容为:灭金之后淮河以南的土地归宋朝,两国以淮河为界;南宋则为蒙军供应军粮,提供各方面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盟约签订后,南宋名将孟珙、江海即刻率军北上,攻取了金国的唐、邓二州。同时,蒙古军队也得到了宋朝“运米三十万石”的粮草支援,足够十万大军吃上十个月,这对长途作战的蒙军是雪中送炭。由于得到了宋朝有力的支持,一直处于胶着状态的蒙金战事,胜利的天平迅速倒向了蒙军。

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攻取了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国灭亡,孟珙将金哀宗烧焦的骨胳带回临安,宋理宗下诏祭奠皇家祖庙,告慰徽钦二帝的在天之灵。

但是,南宋君臣还未从雪耻的欢乐中清醒过来,战争的阴霾又再次布满天空。蒙古在灭掉金国之后,迅速调转枪头杀向了南宋;而羸弱的南宋在失去了金国作为它的屏障后,根本无法抵挡蒙古骑兵的入侵,并最终被元朝(蒙古)灭国。

谁点燃了北宋与南宋灭亡的导火索

无论是北宋的“联金灭辽”还是南宋的“联蒙灭金”,事成之后,都有一个事件点燃了导火索,促成了金兵南下灭北宋、蒙古铁蹄灭南宋的结果。

金兵南下灭北宋,是因一个张觉事件为导火索;张觉本是燕云之地的汉人,金国攻占燕云之地后,封了张觉为临海军节度使,而张觉并不是真心归降金国,而是心系宋朝。于是,张觉就暗中投奔了宋朝,而宋朝也接纳了张觉的归降,这让金国非常愤怒,完颜阿骨打还说了一句话:“必致张觉,以雪耻辱”。因为,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双方不得招降纳叛,而宋朝此举恰恰违反了约定,让金国感到了耻辱。

可以说,恰恰是北宋王朝在张觉事件上的错误,让金国找到了南下的借口。北宋王朝就像是一个羸弱的老人,本该夹着尾巴做人,可偏偏爱惹事生非;先是主动联金灭辽,让自己暴露在金国的枪口之下,现在又背盟,让人家找到了打你的借口,不得不说,宋朝是主动作死了自己。

赵宋王朝不但这次作死,百年之后的南宋,也主动作死,让蒙古找到了入侵的借口。

原来,就像当年金国“联宋灭辽”后自恃强大一样,蒙古人也想学金国人一样,故意引诱南宋进攻中原地区。端平元年,南宋果然中计,乘蒙古主力北归、中原兵力空虚之际,出兵收复河南等地,史称“端平入洛”。

但是,宋军“端平入洛”所得到的一些城池,也早已被蒙古军队洗劫一空,呈现出的是一片“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废墟景象,而南宋也将为自己的草率付出惨痛的代价。


“端平入洛”不但授人以柄,让蒙古大举兴师问罪,而且,进入中原的南宋军队也落入了蒙古军队布置好的陷阱里了。原来,在灭亡金国后,蒙古人料定南宋君臣一定有着很深的“汴京情结”,就像当年北宋君臣有着很深的“燕云情结”一样,对收复汴京、洛阳一定非常在意。于是,蒙古军队故意北撤,将汴京、洛阳等一片废墟的城池弃之不管,以此作为诱饵,引诱宋军上钩,借此将擅于丘陵山地以及水上作战的宋军,引到一马平川适合蒙古骑兵作战的平原上来,“聚而歼之”。

当南宋军队进入汴京、洛阳等地区后,蓄谋已久的蒙古人挖开了黄河大堤,玩了一出“水淹宋军”,切断了宋军与后方的联系,全歼宋军于此。

“端平入洛”最大的弊端是引起了宋蒙对抗,成了点燃宋蒙战争的导火索。不过,从本质上来说,南宋攻取中原并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事先没有计划周详,在军事上犯了冒进的机会主义错误。最终,不但王师北定中原失败了,还把两淮精兵全搭进去了,损失惨重。

从北宋与南宋的灭亡来看,两者都有一个导致其灭亡的直接原因,北宋是因张觉事件,南宋是因“端平入洛”。当然,作为弱者,强者要打你,总是可以找到借口的,但是,作为一个弱者,也要做到不主动惹事,否则,只能是授人以柄。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被外族灭国之时,都有自己主动作死的原因在哪,错误的时候选择了错误的盟友,这是它们两者的相似之处,但是,俩者也有不同之处。

北宋、南宋国力及军事实力对比

客观地说,较之于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北宋,南宋无论是帝国的统治者还是军队,其顽强性要明显强于北宋。

虽然从战争潜力方面来看,北宋是明显要强于南宋的,如北宋王朝,国土面积为280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多,军队有百万之众;偏安一隅的南宋国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八千万,军队几十万。但是,从最终的表现来看,南宋要远远好于北宋,而北宋之所以不能一战,并不是战不了,而是北宋的统治者们不想战。


公元1126年,金兵一路打到了汴京城下,将汴京围起来了;不过,随着宋朝各路勤王大军的到来,孤军深入的金军并没有取胜的胜算,完全可以对金军打一个歼灭战。但当时的朝廷却选择了与金军议和,金军带着大量的金银财物、牛马驼骡以及宋朝割地的诏书,浩浩荡荡地回去了。

金军这次回去,走得是提心吊胆,因为他们心里有四怕:一怕宋军轻骑追杀,二怕半渡黄河被袭击,三怕北岸有宋军堵截,四怕沿途的宋军伏击。如果是这样,那么金军将面临灭顶之灾。但是,宋朝却给各路军队下了一道军令,不准追杀金军,否则就按抗旨论处。

就这样,北宋军队就眼睁睁地看着金军通过自己的防区,一次次绝好的反击机会,白白地丧失了。本来北宋是可以战胜金军的,因为各路勤王之师都陆续到达汴京,宋军在兵力上占绝对的优势,而且还有名将种师道坐镇指挥,只要在金军半渡黄河的时候发起攻击,必定可以全歼金军。但是,由于宋朝统治者的不抵抗命令,将金军放虎归山,结果金兵第二次南下,顺利地灭亡了北宋。

也就是说,北宋本来是有战胜金军的实力的,但由于统治者的懦弱,将一副还算不差的牌,打成了死牌。

如果说北宋面对金国,还有一些不错的牌可以打的话,那么,南宋面对蒙古人的入侵,手中可以打的牌,其实并不多。因为,无论是国力还是战争潜力,南宋是远远比不过北宋的。但是,在抵御入侵的时候,南宋却比北宋做的好,硬是顽强地抵御了蒙古人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

这说明,南宋军民要比北宋军民顽强的多,关于这一点,还可以从北宋与南宋灭亡之时,军民的反应看出来。

北宋灭亡之时,朝中大臣都只想着保命重要,殉国者寥寥无几,唯有一个随宋钦宗入金营的臣子李若水宁死不屈。对于此,金人不由得感叹道:“辽国亡国的时候,有十多人死于忠义,南朝仅李侍郎(李若水)一人,算是一个血性男儿。”

而南宋灭亡之时,崖山之战不可谓惨烈,南宋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一点是北宋王朝不可比的。而且,北宋面对的敌人金国,其凶狠程度,是远不如南宋的敌人蒙古帝国。

灭宋之时,金国、蒙古动用的兵力

金国灭北宋之时,从两次围困汴京来看,金兵的数量并不算多,而且还是孤军深入宋境。金兵第一次围困汴梁,总兵力也不过6万人;第二次围困汴梁,东西两路的金军也不过15万人,而这几乎是金国全部的家底了。

而蒙古对南宋发动灭国之战时,前后历时40余年之久,其中有窝阔台攻宋、蒙哥攻宋和忽必烈南征,动用的兵力,前后加起来有百万之多。如庐州之战,蒙军号称80万;襄阳之战,蒙军为17万人。

虽然都是灭宋,但从战争潜力上来看,初期的金国是不如蒙古帝国的。但最终打起来,金国却比蒙古顺利很多,这是因为,在抵抗意志方面,北宋是远不如南宋的。

不过,虽然徽宗、钦宗都昏庸无能,但皇权并未旁落,朝政大权始终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而南宋末年却不一样,出现了大把的权臣,如史弥远、贾似道等,皇帝基本是被权臣架空了的。

总结:北宋与南宋,先后亡于外族,其中都有它们自己作死的因素在内。无论北宋“联金灭辽”还是南宋“联蒙灭金”,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主动”,都不重要,关键是在最后的十字路口上,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北宋的灭亡其实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灭亡”,至少赵宋王朝还剩下半条命在江南苟延残喘一番。但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当南宋亡国的悲剧上演之时,丧钟在临安城响起之时,这个民族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亡国之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