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對肝病發病機制的認識

中醫學認爲,肝乃貯藏血液的臟器,屬木,其性剛喜條達惡抑鬱。膽分泌膽液能促進脾土之消化腐熟,爲人體生化之源。一旦肝失條達,肝氣橫逆,則首先影響脾胃的正常運化,而出現一系列中滿壅滯現象。造成肝氣橫逆原因有三:一是急躁暴怒;二是飲食不節;三是勞逸失度。

外因總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中醫認爲肝病發病的機制由於七情有傷、飲食不節,以致肝失條達,脾失健運,溼熱毒邪乘機體臟腑失調之機侵入肝臟而發病。中醫治療肝病分型

急性肝炎:熱偏盛型、溼偏盛型、寒溼型、梗阻型。

暴發型肝炎:狂躁型、衰竭型。

慢性肝炎:溼熱不清型、氣鬱血瘀型、脾虛胃弱型、氣血兩虛型、肝腎陰虛型。

肝硬化:

實證——溼熱鬱結型、氣滯溼阻型、肝脾血瘀型、寒溼固脾型。

虛證——肝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

先說一下急性肝炎的治療方劑

1.熱偏盛型

辨證要點:黃色鮮明如橘子色,煩急口渴,脘腹脹滿,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數。

辨證:溼熱陽黃,熱象偏盛,中焦痞滿,二便艱澀,溼熱蘊結。

治法:清熱化溼,寬中通降。

處方:茵陳、梔子、黃柏、大黃、茯苓、滑石、紫草10g、瓜蔞、枳殼、黃連、車前子

2.溼偏盛型

辨證要點:黃疸較深,脘悶噁心,倦怠嗜睡,口不渴,食慾不振,大便溏,小便少,舌苔白膩,脈濡細。

辨證:溼熱陽熱,溼象偏盛,溼阻中焦,小便欠利,溼邪內阻,清陽不得散越。

治法:芳化利溼,清解消導。

處方:藿香、佩蘭、半夏、砂仁、雲茯苓、茵陳、梔子、滑石、鬱金、大腹皮、車前子

3.寒溼型

辨證要點:黃疸較深,嘔惡不思飲食,倦怠乏力,舌質薄,苔白膩,脈沉細。

辨證:寒溼困脾,清陽不升,中焦失運,水溼內停。

治法:溫陽化溼,疏導氣機。

處方:茵陳、鬱金、附子、桂枝、豬苓、澤瀉、白朮、雲茯苓、藿香、蔻仁、陳皮、生薑

4.梗阻型

辨證要點:黃疸進展迅速,肝區疼痛,大便色白,小便短赤,舌苔白厚膩,脈弦澀。

辨證:膽道脈絡瘀阻,膽液外溢於血分。

治法:疏肝利膽,活血化瘀。

處方:柴胡、鬱金、佛手、金錢草、土鱉蟲、三棱、莪術、赤芍、當歸、酒大黃、車前子中醫治療肝病的基本法則

中醫治療原則是先祛邪後扶正。治療肝病亦不例外,要強調辨證準確,弄清病因,分清虛實寒熱,然後確定治療方案,邪實體實的採用攻法,邪實體虛的採用攻補兼施之法,邪基本肅清即當轉入扶正,以培補元氣恢復體力。

治療慢性肝炎,邪實正虛較多,涉及肝腎脾三髒同病,此時要分清輕重緩急,按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處理。結合西醫學病理變化可以在方劑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以促進肝細胞的新生。關於澳抗轉陰,降低肝功能化驗指標的措施,我認爲亦要以辨證爲依據,體實的以祛邪爲主,體虛的要注意培補,總之要針對患者客觀病情來對症處理,切不可見病不見人的千篇一律對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