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火炬传递的仪式不是起源于古希腊,而是起源于纳粹德国。1936年7月20日,在希腊奥林匹亚的一个庄严的仪式上,被抛物面镜聚焦的正午灼热的阳光点燃了奥林匹克圣火。赤膊上阵的希腊赛跑运动员康斯坦丁诺斯·孔季利斯(Konstantinos Kondylis)被古老的废墟和十几名身着处女白色束腰外衣的妇女包围,他将火炬浸入燃烧的大锅里,右手高举火种,缓步踏上通往193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柏林的史诗般的12天陆上接力的第一步。

虽然这场盛典似乎再现了古希腊的神圣传统,但奥运火炬传递实际上是一场现代政治戏剧,完全由纳粹德国精心策划和出资。希腊人在古代奥运会上使用了仪式火,但他们从未举行火炬接力来开启他们的奥运会。奥运火炬传递是柏林奥运会的主要组织者卡尔·迪姆(Carl Diem)的创意,他设想由3000多名跑步者史无前例地将火炬从古代奥运会的摇篮运送到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在XI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

1931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将夏季奥运会授予柏林的过程中,迪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阿道夫·希特勒于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时,他们的未来却非常令人怀疑。希特勒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屑一顾,他曾将其斥之为“犹太人和共济会会员的发明”,但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说服元首,夏季奥运会将是展示纳粹德国的国际舞台——火炬传递将是其激动人心的开场。希特勒崇拜古希腊人,认为纳粹是他们合法的继承人。虽然迪姆不是纳粹党的成员,但他的火炬传递将被纳粹党作为一个强大的宣传工具,不仅将古代和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将古希腊和第三帝国联系在一起。

整个火炬传递,从奥林匹亚的仪式开始,完全是德国制造的。德国武器制造商克虏伯制造了包钢火炬,这种火炬采用了德国化学家设计的镁燃烧元素,无论天气状况如何都能保持照明。德国蔡司光学公司制造了点燃圣火的镜子,一辆载有备用奥运圣火的欧宝汽车尾随火炬手。戈培尔确保了德国媒体对火炬传递的广泛报道,包括直接来自路线的广播报道,他还委托导演雷妮·瑞芬舒丹将它拍摄成1938年发行的纳粹宣传电影《奥林匹亚》的一部分。被古希腊神话包围着的瑞芬斯塔尔并没有放弃自己创造的神话。对奥林匹亚实际点燃仪式的镜头感到不满,并认为孔季利斯并不像古代奥运会火炬手的理想——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存在的话——导演在夏季奥运会后带了另一名接力跑者到柏林,上演电影中出现的火炬点燃版本。

1936年7月31日,奥林匹克火炬传递经过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前往奥林匹克体育场。(信用:北美区域局)

奥运圣火从希腊出发,穿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行程超过2000英里。保加利亚的希腊东正教牧师为它祝福,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家为它唱小夜曲。1936年7月29日晚,当火炬到达维也纳时,在1934年未遂政变中暗杀了该国总理的奥地利纳粹分子唱起了纳粹党的国歌,并高呼“希特勒万岁!”欢迎圣火他们对奥地利奥运代表队的犹太成员恶语相向,并大声斥责奥地利总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戈培尔的一份声明称,“出于政治目的使用奥运圣火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1936年7月31日上午,奥林匹克圣火在捷克边境受到5万名德国人的欢迎,第二天,德国赛跑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在10万名观众面前进入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时高举火炬。斯奇尔根是一名优秀的赛跑运动员,但却是一名奥林匹克运动员,他因年轻的雅利安人外貌和优雅的步态而被选为最后的火炬手。在点燃主火炬之前,他跑过了希特勒的包厢,完成了第三帝国与奥林匹斯山之间的最后一环。

不到两年后,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维也纳的纳粹像迎接奥运圣火一样热情欢迎元首。不久之后,德国人高举双臂向纳粹致敬,而不是表示善意,他们在占领东欧时,沿着接力跑者走过的同一条道路,举起了克虏伯机枪,而不是克虏伯火炬。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夏季奥运会直到1948年伦敦奥运会才再次举行。尽管火炬传递是由他们最近的敌人创造的,英国组织者还是接受了这个仪式。一场“和平接力”在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进行,它又一次开始于古代奥林匹亚。作为和平的象征,第一棒火炬手,希腊下士康斯坦丁诺斯·迪米特里利斯放下武器,脱下军装,然后抓起燃烧的棍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