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曲折离奇,涉案官员众多,最后则脱离案件本身,演变成一场上层的权力斗争。慈禧太后正是看到了湘军实力日益做大的事实,便借“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来敲打一下,这才有了杨乃武、小白菜沉冤昭雪。

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朝末年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根据影响程度划分遂有“四大奇案”之说。“四大奇案”又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首。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曲折离奇,涉案官员众多,最后则脱离案件本身,演变成一场上层的权力斗争。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大致经过

浙江余杭乡绅杨乃武中举后便陷入了与租客毕秀姑的“风化”传闻。毕秀姑为葛品连的妻子,颇有姿色,同丈夫租住于杨乃武家中一房内,与杨过从甚密,民间遂有不良传闻。同治十二年十月葛品连病倒,很快就死了。葛家人怀疑是中毒而死,而验尸的仵作又以不太确定的言辞,上报余杭知县刘锡彤,刘锡彤启动了问案程序。刘锡彤素来看不惯杨乃武,加之又有杨毕传闻,于是就敲定了杨乃武与毕秀姑有奸情并合谋毒死葛品连的结论。

案卷层层上报,省、府、县三级七审,屈判成冤案。同时,杨乃武家人进京上控,都察院复审维持原判。后来,杨家又上诉,同治谕旨责成浙江地方复审,杨乃武与毕秀姑则推翻已有供词。期间,适逢同治驾崩,此案一波三折,悬而未决。此后,此案再审,于是重新验尸,并推翻了已有的案卷,最终杨乃武、小白菜得以沉冤昭雪。

案件背后的力量博弈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一开始只是误判的风化案,随着案件的反复提审,最后演变成一场朝廷派系力量的角逐。

案件背后是两方力量,一方是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代表的湘军派系;一个是刑部侍郎夏同善为代表的江浙派系。杨昌浚的背后是左宗棠,夏同善的背后则是翁同龢,这两派本无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太平天国后,湘军中的很多将领凭借军功任职江浙倒是不争的事实,杨昌浚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江浙之地自古文化底蕴深厚,出了很多的官员,眼看湘军实力日益做大,夏同善等人心里很是不爽。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本来源于夏同善同情乡里,伸张正义,于是请得谕旨会审。杨昌浚则依仗左宗棠势力,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维持原判。这也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反复没有定案的原因。

案子到了这一步,已然不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当事人的事,而是朝中各种势力的博弈,这被敏锐的慈禧觉察到。慈禧太后正是看到了湘军实力日益做大的事实,便借“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来敲打一下,这才有了杨乃武、小白菜沉冤昭雪。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终处理结果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平反后,在清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余杭知县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充军,还未成行就死了;仵作沈祥以及其他相关人等30多位官员要么被革职,要么被充军,要么被查办;杭州知府陈鲁、浙江学政胡瑞澜、浙江巡抚杨昌浚等一干官员100余人则被革职查办。

这样看来,涉案的浙江官员一应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其实并未如此。由于湘军实力过大,慈禧太后并未一棒子打死。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时,杨昌浚再次复出帮办军务,而且官越做越大,乃至最后官至兵部尚书。可见,慈禧对于湘军势力的复杂心理。

当然,最可悲的还是案件当事人了。杨乃武与小白菜虽然冤屈被洗刷,但也分别受到了八十和一百的杖打。就这样,延续了将近四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终于尘埃落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