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件中左宗棠的形象并不高大,甚至还是个负面角色)
左宗棠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抗击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剿灭陕甘回乱,晚年更是抬着棺材收复新疆,努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
但这样一个功照千秋,功勋卓著的名臣却在晚清奇案“杨乃武和小白菜”中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为了袒护徇私枉法的部下,他是非不分,黑白不认,鼓动杀死杨乃武等人,让我们看到了满清官场上官官相护的丑恶现象,即使是左宗棠也不能置身事外。
(清朝晚年大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它引发了浙江官场的大地震)
左宗棠怎么和杨乃武扯上关系了呢?咱们还得从“杨乃武和小白菜”这桩案件开始说起,余杭镇上有个漂亮的小姑娘名叫毕秀姑,由于她长得白皙美丽,平时又爱穿绿上衣白裙子,所以人称“小白菜”。毕秀姑与葛品连成亲后夫妻两人租住当地举人杨乃武后屋,起初倒也相安无事,可后来毕秀姑偶尔到杨家陪杨乃武妻子聊天吃饭,杨乃武也偶尔教她识字,街里街坊的流言蜚语便纷纷传来,葛品连这人多疑善妒,而葛母更凶悍泼辣,两人没少给毕秀姑气受,而为了避免尴尬,葛品连很快搬离杨家。
(由于杨乃武经常教毕秀姑认字,所以关于两人的风言风语不绝于耳,葛品连死后,杨乃武被当成了杀人嫌疑犯)
不久以后葛品连突发重病,身上冷热不止,口吐白沫很快死亡,葛母便怀疑儿子是被杨乃武下毒害死,于是到县衙喊冤,杨乃武为人耿直又有举人功名,经常为人打抱不平,还写诗讽刺余杭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所以刘早就对他恨之入骨,见杨乃武成了被告自然乐得落井下石,一通威逼利诱和刑讯逼供,毕秀姑屈打成招,承认丈夫是被自己用砒霜谋杀而死,而这砒霜正是杨乃武所给,得到口供后刘锡彤将杨乃武抓来宣判其罪过,当庭上报革去举人功名,杨乃武为人强硬,始终不认罪(据说刘锡彤见杨乃武嘴硬,命令上了三次夹棍,杨乃武痛晕三次始终不屈服)。
按照朝廷规矩刘锡彤要将案情上报杭州府由知府再审,为了置杨乃武于死地,刘锡彤重贿杭州知府陈鲁,于是陈鲁是非曲直一概不问,不分青红皂白便下令对杨乃武上刑,连番拷打之下杨乃武终于承受不住同意画押,陈鲁便根据毕秀姑和杨乃武的供词宣布结案,毕秀姑谋杀亲夫罪大恶极,判处凌迟处死,而杨乃武与他人妻子通奸,教唆杀人,判处斩首示众,只等待上级的批准便开刀问斩。
(左宗棠的铁杆心腹,时任浙江巡抚的杨昌浚,原本不知情的他成了迫害杨乃武和小白菜的主要推手)
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和妻子詹彩凤根本就不相信品行端正的杨乃武会做通奸杀人之事,对于审判结果两人表示不服,于是一纸伸冤诉状投递到了浙江按察司、布政司和巡抚衙门,状纸上诉说了杨乃武的冤情,恳请大人秉公办理。和其他浙江官员相比其实巡抚杨昌浚人不坏,这老兄出是湘军出身,老师是湘军元老之一的罗泽南,后来更是跟随左宗棠镇压太平军,是左宗棠极为看重的部下。虽然位高权重,但杨昌浚为官清廉,做人朴素,由于喜欢吃红薯还得了个“薯蔬总督”的美名。可惜他战场上是把好手,但在治理地方,处理刑名上却十分糊涂,对于杨乃武一案,杨昌浚自己并不做了解,只是派候补知县郑锡滜去调查了解案件实情,郑锡滜刚到余杭便被刘锡彤贿赂,自然向着他说话,于是上奏杨昌浚本案审理无误,应当维持原判。杨昌浚得知结果后便不闻不问,按照刘锡彤所拟罪名上奏刑部,只等朝廷回文一到便将杨乃武斩首。
(杨乃武的家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既然省里不能给我们做主,我们就上京告御状!)
眼看连省府都没法给杨乃武一个公道,杨菊贞和詹彩凤干脆上京告御状,得,这下浙江省的官员们(尤其是刑名司法系统的官员和政界大佬)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毕竟如果杨乃武深受冤屈,从余杭到杭州再到整个浙江的地方官都难辞其咎,所以别说杨昌浚不知道杨乃武身受冤屈,现在就算是知道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名声也会一口咬定他有罪,第一次上京告状毫无疑问失败了,都察院并未接受杨菊贞的状纸,并且还把她们押送返回浙江,这样来看,杨乃武和毕秀姑是死罪难逃了。
(杨菊贞找到了吴以同,又请求夏同善,杨乃武的冤情连翁同龢都知道了)
不过这时候杨乃武举人的身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帝国清贵的读书人,刘锡彤如此糟蹋斯文滥用刑罚自然有人看不过去,于是杨菊贞去杭州请求弟弟的同学吴以同帮忙(这时候吴以同在红顶商人胡雪岩家当幕僚)再加上自己曾经在兵部右侍郎夏同善家里当过保姆,一番恳求下来,吴以同和夏同善答应了帮杨乃武说话。
(帝师翁同龢,在杨乃武案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力促进案情平反)
有人可能奇怪,为什么吴以同和夏同善要趟浑水,原因就在于当时读书人极其看重所谓的年谊(同一年考中进士)、乡谊(来自同一个地方),封建士绅们通过这种座师、弟子和同年的人际关系构建了潜在的关系网,一来杨乃武好歹是举人,与众不同,二来帮助杨乃武也能得个好名声,所以这两人都非常热心。吴以同还没什么,夏同善可不得了,这位老兄和翁同龢相交莫逆,翁同龢是什么人?内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夏同善向翁同龢禀报了杨乃武的冤屈,翁同龢表示同情,于是把这事儿告诉了光绪皇帝,还抽了个机会禀报慈禧太后,与此同时夏同善带着杨菊贞等人到北京拜访浙江籍官员三十多人,杨菊贞痛斥刘锡彤滥用私刑导致杨乃武屈打成招。
敢打我们浙江的读书人,这还了得!于是官员们同仇敌忾,纷纷联名要求重审,于是慈禧太后下谕旨“着由刑部饬浙江巡抚杨昌浚,督同臬司亲提鞫讯,务提实情,毋枉毋纵。”好家伙,这事情越闹越大,连慈禧太后都插了一脚进来!
于是朝廷派遣礼部侍郎胡瑞澜作为钦差亲审此案,浙江巡抚杨昌浚、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心潼陪同审理,眼看形势变化已经超出可控范围,而且会威胁到自己的名声地位,杨昌浚也顾不得当什么好官了,先保住乌纱帽再说吧。
杨乃武有浙江的官员保着,难道自己没有?于是他对胡瑞澜威逼利诱,这案件从县令到巡抚均审问多次结果均一致,可见丝毫没有冤枉杨乃武等人,你小子真想和咱们浙江官员对着干?再说了老子的背后可有左大人撑腰,你小子惹得起么!于是胡瑞澜很没有骨气的屈服,在审问时默不作声,一切交由杨昌浚和边葆诚做主,眼看杨乃武和毕秀姑二人翻供,边葆诚喝令上刑,杨乃武双腿、毕秀姑十指均被夹断(据说毕秀姑还受了铜丝穿乳之刑),在这样毒打下两人只能再次屈服,胡瑞澜继续维持原判。
可还没等杨昌浚等人高兴几天,浙江的士绅们不干了,他们以汪树屏为首联名到都察院陈述了杨乃武的冤屈,并把杨昌浚等人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情况据实奏告,但因为一个小小的举人就撼动整个浙江官场未免有点太不值得,于是夏同善意味深长的对慈禧说:“此案如不究明实情,浙江将无一人肯读书上进矣。”啥意思?这可不只是得罪了一个杨乃武,而是整个浙江的读书人,您掂量掂量,看看谁的分量重?除此以外,设立在上海租界、不归清政府管理的《申报》也开始连篇记载杨乃武案情的最新情况,并在民间获得巨大反响,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权贵士绅,全国上下可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看朝廷怎么处理,真要偏袒杨昌浚这些官员,恐怕会激起民愤,极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声誉。
而对于慈禧来说,自从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朝廷就只能倚重汉人团练带兵,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楚军”、“湘军”和“淮军”纷纷冒头并逐渐尾大不掉,这些人位高权重,互相支援,结党营私,清廷早就视之为心腹大患,但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动手,杨乃武一案正好送上门来,于是慈禧快刀斩乱麻:“兹据都察院奏称,浙江绅士汪树屏等遣抱联名呈控,恳请解交刑部审讯,据呈内所述各情,必须彻底根究,方足以成信谳而释群疑,所有此案卷宗及要犯要证,着即提交刑部秉公审讯,务得确情,期于无枉无纵。至案内各犯,着杨昌浚派要员沿途小心押解,毋得稍有疏忽,致于咎戾。”
于是光绪三年,已经残疾的杨乃武和毕秀姑被押解送京,脱离了杨昌浚、刘锡彤的势力地盘,案情大白,杨乃武和毕秀姑把事情来龙去脉一一说清,自己之前所认罪行实在是屈打成招,实在冤枉!而在慈禧的支持下刑部对葛品连开棺验尸,发现葛品连并没有中毒现象,杨乃武和毕秀姑果然清白!
(丁宝桢坚决反对平反)
但如果真要为杨乃武翻案,那就代表着包括杨昌浚等一品大员在内的浙江官员必然要被追究行贿、渎职、枉法等罪责,于是有人不同意了,四川总督丁宝桢就情绪激动,极力反对给杨乃武平反,他冲到刑部大闹了一番,还针锋相对的说:“如果这个铁案要翻,那将来就没有人敢当地方官了!”作为杨昌浚的老上司,史书上并未记载左宗棠有什么明显动作,但后来在他给皇帝上疏中却高度评价了杨昌浚在浙江的功绩—“杨昌浚以余杭案去官,时论异同,臣固无庸置喙;然观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见其无负于浙人也。”明显来看左大人对翻案颇不以为然,杨昌浚可是左宗棠集团的核心成员,左大人当然不会坐视心腹丢官罢职,所以依靠自己的影响,左宗棠号召麾下将领门生极力支持、声援杨昌浚。
不过在翁同龢(翁同龢坚决主张平反冤案,处罚官员)的授意下御史王昕给慈禧太后上了奏折,在奏折中王昕站在朝廷的角度分析了为杨乃武平反的必要性,王昕死死的掐住了杨昌浚等军功大臣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毫不将朝廷法度放在眼里这一要害,杨昌浚背后有着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等湘军大佬,正因此他才如此肆无忌惮,如果这次轻轻抬手放过,那些地方大员岂不是更不将朝廷放在眼中?所以为了朝廷威严,为了公正法治,更为了打击朋党,一定要秉公处理。王昕这番话说到了慈禧的心坎上,于是慈禧明面上公正国家法度,实际上则是对“藐视朝廷法度,欺凌孤儿寡母”的地方大员们施加惩戒,判处罪魁祸首刘锡彤分配黑龙江,其他牵连在案的官员陈鲁、郑锡滜、边保诚、罗子森等人被革职永不叙用,而杨昌浚和胡瑞澜这两名地方大员,朝廷也追究其责任免职为民。
恶徒终于受到应有惩罚,简直大快人心,可杨乃武和毕秀姑仍未受公正待遇,杨、毕二人明明清白,毫无勾搭通奸之事,可被屈打成招,双双成为残废,朝廷非但不为其洗刷冤屈,恢复名声,反而指责杨乃武“不知避嫌”,与他人之妻(毕秀姑)同桌吃饭,杖责一百革除举人功名,而毕秀姑则“不守妇道”,杖责八十,这还是朝廷开恩“略施薄惩”,可见在慈禧所谓的“平反冤案”不过是借杨乃武敲山震虎,警告地方大员们而已,至于他的悲惨遭遇,谁关心呢!
而慈禧到底不会为了一个举人迁怒地方大员,糊涂官杨昌浚革职后次年便受到左宗棠的大力保举,不但官复原职,还官运亨通,在慈禧的关照下一路做到了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富贵终老。而杨乃武双腿折断,回家养蚕为生,毕秀姑则出家为尼不问世事,两人的一生就这样被断送,真是天理何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