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比速汽車內部人士透露,比速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賈守平等部分高管已離職,比速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一職目前由幻速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何永平代理。

而在此前,比速汽車已經被曝出停產、發不出工資等多重不利消息,爲了拯救比速和幻速,北汽集團、重慶合川政府及重慶銀翔實業三方也於近日宣佈將向北汽銀翔注資約20億元人民幣。

那麼,核心高管出走,工廠停工、銷量下滑,20億的注資能拯救水深火熱的比速汽車嗎?

先來看比速汽車的現狀,比速目前主要有三款車型在售:比速T5、比速T3和比速M3。

比速T5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低於1000輛,比速T3則連續多個月只賣了100多輛,比速M3八月銷量爲3輛,9月則漲到了4955輛。

比速T5銷量

比速T3銷量

另一款原本應該於10月份上市的新車比速T7則徹底沒了消息。

而據比速汽車內部員工透露,自7月份停產之後,北汽銀翔就一直沒有復產,原本計劃10月份復產,但最終還是沒有復產,員工的工資也已經拖欠兩個月沒有發放。

車型銷量接近崩潰的邊緣,新車型上市擱淺,對於比速來說,即使有新資金注入,工廠復工,經歷了核心高管離職、員工欠薪、人心惶惶的比速汽車恐怕也無力迴天。

比速本身就是冒進的產物

2014年3月才成立的北汽銀翔,依靠幻速S2、S3兩款產品,當年就實現了84696輛的銷量,2015年銷量猛增到223327輛。看到造車這麼容易,這麼好賣(賺不賺錢不知道),重慶銀翔就開始飄了,想鬧獨立,自己也嚐嚐造車的果實,於是拋開北汽,單獨成立了比速汽車。

可惜的是,2017年,幻速品牌就開始走下坡路,全年銷量僅152104輛,年環比下降32%。

比速的處境則更艱難,官方數據顯示其2017年總銷量超過50000輛,2018年銷量目標爲10萬輛,目前來看,基本連銷量目標的一半也無法達到。

衆所周知,北汽銀翔是北汽和重慶銀翔實業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合資公司,但北汽自身尚且難保,只能是借個生產資質外加提供老舊的平臺,而銀翔之前主要是生產摩托車和發動機的,在汽車研發、製造領域也沒有技術的積累。冒然成立的比速汽車也只能是喫幻速的老本,外加走衆泰的路子,複製粘貼大法好。

可惜的是現在的消費者不好糊弄了,越來越懂車了。早期憑藉低價高配,幻速、比速確實“忽悠”了不少消費者,但是隨着其新車產品質量問題陸續被曝光,加上吉利、長城、長安等車企不斷推出價格實在、品質過硬的更好的新車,幻速、比速們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有消息稱北汽注入20億資本之後,北汽幻速、比速、昌河三個品牌將會重整成新的昌河品牌,不過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確認。

還有一個有趣的消息是,在北汽銀翔發文宣佈之前,比速汽車居然在4月份還在四川南充投資建設第二生產基地,總投資1200億元,規劃產能30萬輛,是地方政府被汽車的泡沫忽悠了還是比速真的不差錢?

實際上,無論比速也好,幻速也罷,其今天的結局在成立的那天就埋下了伏筆,沒有體系支持、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資金支持、沒有人才儲備的四無型企業想在汽車市場撈筆快錢,短期可能會如願,但皇帝的新裝遲早會被揭穿。

這也給那些現在叫得歡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了個醒,造車是個複雜的體系工程,如果只是想圈筆快錢走人,比速的結局就是前車之鑑。缺乏敬畏之心、盲目冒進、是做不好汽車的。

還是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