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徐徐展开,而墓碑上这两个字,包含了当时这些海军士兵的多少屈辱和不甘,也是那个时代国之不国的哀泣,无不让后来的国人潸然泪下。直到2003年,一位叫杨海嘉的日本留学生发现了当年这些海军士兵的墓碑。

毫无疑问,日本是近代以来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最多的国家。先是1894年的甲午海战,紧接着又是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日本为了侵吞我国领土,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相较于中日甲午海战,后者无疑让国人更加记忆深刻。一是因为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14年,二是因为这场战争里,日本侵略者屠戮了我国3500万同胞,乃是世界战争史里伤亡最多的一场战争,血海深仇,华夏儿女岂敢忘记。

然而,如今再回看甲午中日海战,也是一样让国人无比痛心。说到这场战争的起因,还得归结于当时我们的藩属国朝鲜。


自从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迈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后,其对外侵略的野心也和日益增长的国力一起膨胀起来。当然,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不得不选择对外扩展。

而朝鲜便成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1894年年初,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率兵出面镇压。利用这个契机,日本也开始调动大军入侵朝鲜,企图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当然,作为战争的发起国,日本对甲午中日战争早有准备。早在1890年开始,明治天皇便将国家财政的60%都用来发展军队,尤其是海军。为了壮大军队实力,日本天皇不惜将自己每年宫廷开支的20%也用到了军费中,还将大臣们俸禄的十分之一也搭了进去。可以说,日本举国上下,都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

然而,接战的清政府明显就被动了不少。当时李鸿章的洋务运动还处在半吊子状态,北洋水师虽然建立,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他们的装备和战舰其实并不算优良。而两国开战之际,北洋水师的军舰只有25艘,日本则多达32艘,数量上的悬殊也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败局。


即便如此,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全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尤其是黄海战役里的将领邓世昌,将“舰在人在”贯彻淋漓尽致,最后随“致远号”一同沉入了大海。

在沙场上战死或许是这些北洋水师们最愿意看到的结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当时,日本海军还俘虏了数十个清朝海军,将他们带回日本,想要套取情报。但他们并没有屈服,不但没有泄露军情,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告诉日军。


最终恼羞成怒的日军处死了他们,这些海军战士牺牲后,日军并没有将他们遗体送回中国,而是就地埋在了日本。百年过去,由于后来清政府灭亡,更加激烈的抗日战争爆发,中日甲午战争的关注度渐渐褪去,这些无名的烈士也不再被人记起。

直到2003年,一位叫杨海嘉的日本留学生发现了当年这些海军士兵的墓碑。上面布满青苔,已然百年无人祭拜。而且,这些墓碑上并没有镌刻他们的名字,只有两个汉字“俘虏”。


杨海嘉是历史系的研究生,通过查阅资料按图索骥,他最终搞清楚了这些墓碑背后的故事。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徐徐展开,而墓碑上这两个字,包含了当时这些海军士兵的多少屈辱和不甘,也是那个时代国之不国的哀泣,无不让后来的国人潸然泪下。


如今,这些墓碑依然矗立在日本大阪市中心的一座墓园当中,而每一块碑都面朝着西方。即便他们已无法回到祖国,也要在大洋的另一边远眺家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