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衆力金融

在很多小夥伴心中,銀行理財產品應該是相當穩定的產品吧?

確實,銀行破產的新聞很少聽到。而且銀行也不會說跑就跑,即使倒閉破產也會有國家指定的第三方銀行來清算賬務。

銀行理財產品背後的邏輯是用你的錢去出借,我們願意相信它,更多是銀行背書,提高了很多的可靠性。

大家也更願意把自己的大部分放在銀行裏。

但是,最近有一條消息,讓銀行理財發生了變化!

2018年12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主要內容爲商業銀行有關下設“理財子公司”的各項規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銀行爲什麼要成立“理財子公司”?

10月19日,針對於市場上出借亂象,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並從6個方面入手,對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進行了調整。

本次《辦法》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於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有利於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實現“賣者有責”基礎上的“買者自負”。

理財子公司成立有哪些作用?

銀行資管和自營分離。一直是監管部門對於銀行理財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市場情況,很多銀行未必能夠做到,因此子公司成立比較符合監管的要求,也是目前市場環境下銀行理財發展的一種嘗試;

加強激勵機制。銀行理財的優勢是渠道,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市場化程度不高,激勵是比較大的問題。因此如果成立子公司,可能在激勵機制上進一步提升,畢竟資產管理行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的競爭,只有提高激勵,才能吸引到最頂尖的人才;

打破剛性兌付。目前銀監會監管的產品,最大的問題基本是剛性兌付難以打破,也是銀監會一直所苦惱的難題,成立子公司,可以有助於慢慢打破銀行剛性兌付。

出借者,換個姿勢買銀行理財

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就是低風險代名詞,很多人都不細看產品的風險提示。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買了。因爲,今後銀行理財產品中的高風險型產品會增多。

此次《辦法》顯示,理財子公司產品可直接買股票。這就是說,你可能會買到與股票相關的浮動利率產品,而不是固收產品。

特別是在這個去剛兌的時代,一定要看清楚產品投向,是貨幣市場?投向債券市場?還是投向股市?

以前,銀行理財的銷售門檻是5萬,今年下調到了1萬,但對於很多人來說,1萬的門檻也不低,就因爲門檻問題被排除在外了。

據悉,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是無門檻的,只要想參與,1元錢就買銀行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

對網貸平臺的影響

網貸行業,是作爲傳統金融的補充而存在的,在這次的《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第二十七條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通過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代理銷售理財產品。

也就是說,未來互聯網理財、第三方理財公司都有可能成爲代銷機構,金融市場的發展會更全面協調。網貸平臺作爲中介機構,同樣需要金融行業健康的環境。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與網貸平臺打破剛兌都是正在進行時,此次《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出臺,對於出借人而言,意味着以後選理財產品並不存在“更安全”的選項。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的打破剛兌是促進資管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一步,對網貸行業的發展也會有相應的影響。

理財版塊的獨立是爲了風險隔離,對於他的准入條件、股東資格與股權結構、業務範圍、風險管理與監督管理等有規定。

所以一方面我們面臨的是,銀行理財更加正規化,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們要改掉自己對銀行理財的老舊刻板印象。

未來,買到保本理財的機會將越來越少,但是選擇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還是要有一定的知識門檻。有一定的甄別能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