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來越多類似“博士讀專科”“碩士讀本科”案例的出現,也讓大家看到,現在個人的選擇已經越來越多樣,很多人不願意在“一棵樹上吊死”,會嘗試走走不同的道路。舉例來說,今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朱駿(化名),在畢業工作6年後卻選擇參加安徽省高職專科的分類考試,報考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口腔醫學專業。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2019-11-01 北晚新視覺綜合

晨霧 / 轉帖

安徽安慶,11月1日據媒體報道:22歲的小嚴是公交末班車的常客。他說自己2016年考入美國一所大學,上了2年後覺得不適應,選擇回國復讀備戰高考。他稱留美2年花費近60萬元,浪費了時間金錢,對不起父母,這次想考首都師大,爲做老師的夢想而戰。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網友評論

對此,有網友表示質疑:浪費時間,浪費金錢。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但大部分網友選擇支持男生的做法:這沒什麼對不對的,也是一種試錯吧。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男生花60萬留美2年後回國備戰高考,覺得愧對父母

延伸閱讀:

26歲碩士辭職重新高考 媒體:是時代發展的體現

無獨有偶,浙江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碩士畢業生張韞喆,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月薪上萬。然而爲了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堅決的辭了這份工作,並且毅然決然地參加高考,成功考入了山東中醫藥大學。

“沒有人願意在‘一棵樹上吊死’,會嘗試走走不同的道路。張韞喆的選擇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這只是個人的選擇,只要合理合法,都值得尊重。這也是時代發展、社會開放、個人自信的表現。”

爲了實現學醫的夢想,並於近日拿到了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專業本科的錄取通知書。據他本人稱,他一直想學醫,卻陰差陽錯學了化學。雖然家人堅決反對,但他堅持重新高考,併成功圓夢。

碩士“回爐”報考本科,這在全國非常少見,自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表揚和批評之聲皆有之。很多人認爲,張韞喆的選擇成本太高,重讀本科,意味着從頭開始,之前學的大部分專業知識都沒啥用處了;也有很多人拍手稱讚,認爲張韞喆敢於放棄從前的一切成就,不忘初心,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堅定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個人的自由,無可厚非。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對於張韞喆的選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一而足。筆者認爲,從宏觀的社會層面來說,他一定程度上浪費了社會上稀缺的教育資源,不值得褒揚。但是從個人角度而言,這是個人的選擇,無論對錯,值得尊重。

對於碩士教育,國家和社會都傾注了不少的資源,寄予很高的期望。經過碩士階段的學習,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一般會有一定的積累,爲將來的深造、科研、工作等打下了基礎。只要一門心思繼續鑽研下去,完全有可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成績,爲社會作出貢獻。如今張韞喆碩士畢業後,卻選擇“打道回府”讀本科,這就意味着此前學校在張韞喆身上的各種投入基本上就打水漂了,沒有實現應有的價值,得到應有的產出。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如今社會的選擇已經多元,以前不可思議的事逐漸變得稀疏平常。舉例來說,今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朱駿(化名),在畢業工作6年後卻選擇參加安徽省高職專科的分類考試,報考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口腔醫學專業。最終他取得了文化課滿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績,開始了3年的全日制學習。

越來越多類似“博士讀專科”“碩士讀本科”案例的出現,也讓大家看到,現在個人的選擇已經越來越多樣,很多人不願意在“一棵樹上吊死”,會嘗試走走不同的道路。從這個角度而言,張韞喆的選擇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這只是個人的選擇,只要合理合法,都值得尊重。這也是時代發展、社會開放、個人自信的表現。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945418.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