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忠賢心裏想,這個小皇帝是什麼意思。對於魏忠賢等閹黨分子的行爲,天啓皇帝幾乎從不過問。

在大明歷史上,有一段極爲黑暗的時期,那就是天啓年間,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集團,爲了一己私慾大肆迫害朝堂重臣。對於魏忠賢等閹黨分子的行爲,天啓皇帝幾乎從不過問。等到了崇禎皇帝繼位之時,朝廷各個重要部門,皇宮內外無一不是魏忠賢的耳目。崇禎皇帝清楚的知道要重振大明,必須要解決眼前的閹黨分子,尤其大太監魏忠賢。但是現在崇禎皇帝的一舉一動都被魏忠賢所監視,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魏忠賢都會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從而危機大明江山和自己的性命。那麼年輕的崇禎皇帝到底應該如何解決這個關乎國家前途的問題呢?


崇禎皇帝登基之時才17歲,崇禎皇帝想要有一番作爲,就必須要剷除閹黨,稍有不慎就會有性命之憂。

魏忠賢在崇禎皇帝登基過後,爲了保證自己的地位,用了與泰昌皇帝和天啓皇帝相同的辦法。當時魏忠賢已經六十多歲了,在宮中已經混了四十年,而崇禎皇帝此時才17歲。魏忠賢不信自己都能控制住前兩任老皇帝,還控制不住你這17歲的小娃娃?

魏忠賢的第一個計謀就是“美人計”,這個辦法已經老套得不能再老套了,但是卻屢試不爽。魏忠賢首先送給皇帝四個絕色美人。朱由檢看着魏忠賢送的禮物,也不能不收啊,不收就驚動了魏忠賢,所以皇帝就很高興的收下了。

等到魏忠賢走了,下令搜身。就在這幾個女子的裙底搜到了一粒藥丸,皇帝肯定不認識啊,但是太監給皇帝說,這叫“迷魂香”,通過嗅覺起作用。皇帝氣的大呼,給我毀了!魏忠賢這一計就沒成功。

一計不成,那就再來一計,過了幾天,皇帝在房間裏閱讀奏章,突然發覺有一股異樣的味道,聞了過後渾身不對勁,崇禎皇帝就想這個房間裏肯定有問題,就下令搜查,搜了半天也沒搜出個什麼東西。崇禎皇帝就說,把燈滅了,就在黑暗中,看到了一個火星在閃,走進一瞧,有個洞,火星是從洞裏傳出來的,崇禎皇帝就下令,把洞給我砸開。看着裏面有一個小太監坐在裏面,揪出來一審問,說這也是迷魂香,是魏忠賢叫我這麼幹的。崇禎皇帝仰天長嘆,我父兄都是被這個給害了的。

雖然識破了魏忠賢的詭計,但是第二天還是表現的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還是忙着天啓皇帝的葬禮等。在這段時間,還是與魏忠賢保持着良好的關係。


但是,狡猾的魏忠賢還是看出了不同,因爲美人計和迷魂香都沒有奏效啊,前面兩任皇帝都被這個控制了,只有崇禎皇帝沒有。

所以魏忠賢就再心生一計,提出辭去東廠總督太監的職位,魏忠賢當時有兩個職位,最大的官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東邊總督只是一個兼職。就用這個兼職來試探一下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心想,我要同意的辭職,那不就說明我要除掉你嘛。而且在這個特殊時期,崇禎皇帝還不清楚,到底誰是閹黨,誰不是閹黨,萬一再重新提拔一個還是你閹黨的人,那不就白做了嗎?所以崇禎皇帝堅決不同意。

這時候客氏心想,要不我也去試一試,看皇帝會不會挽留她。結果皇帝一聽到這個消息,心裏就樂了,“你以爲你是誰呀,要不我大哥離不開你,你早就應該離開皇宮了,現在我大哥也死了,你就更沒有理由留在皇宮了”。其實如果崇禎皇帝還是以同樣的方式挽留客氏,那就會給魏忠賢一個信號,我就是爲了穩住你,才這樣做的。所以崇禎皇帝就同意客氏離宮。就這樣把客氏和魏忠賢這兩個人的聯盟給破解了。

接下來,崇禎皇帝就是要解決魏忠賢了,但是魏忠賢非常不好解決,因爲魏忠賢手中有軍權。那些手握兵權的人都是魏忠賢的忠黨。只有將這些手握兵權的人收拾了,才能逐漸瓦解魏忠賢。當然貿然解除這些人的兵權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皇帝就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這時候有個言官楊所修上書彈劾崔成秀這些魏忠賢的死黨,彈劾這些人,在家裏人死了過後,沒有回家守孝,不符合孝道。其實就是爲了解除這些人的兵權。皇帝心想,如果這個楊所修也是閹黨,那這一招肯定是閹黨分子的投石問路。如果他不是閹黨,那這樣做,就是想讓皇帝表態。但是這樣就會打亂他的計劃,所以崇禎皇帝並沒有做出什麼表態。

這段時間,彈劾魏忠賢的聲音越來越大,但是崇禎皇帝卻不爲所動,沒有作出什麼動作,選擇的是漠視。

魏忠賢心裏想,這個小皇帝是什麼意思?這是多好的機會啊。不行,還得再試試他。到底葫蘆裏買的什麼藥。

他就又想了一招,他讓皇帝禁止在全國範圍內給他修建祠堂。如果皇帝還是不管,那他就是和天啓皇帝一樣,就是一個傀儡皇帝,如果他同意,那他就暴露了。崇禎皇帝還真是有點爲難了,到底應該怎麼回覆他呢。想了老半天,終於想到一個辦法。他在奏書上寫到,從今往後就不準蓋了,以前蓋的就算了,既往不咎了!魏忠賢看到這個回覆,心裏還是拿不準,他到底是想剷除我呢?還是不想剷除我啊?

現在滿朝文武都在看崇禎皇帝的態度。但是崇禎皇帝還不能暴露自己的意圖。他就在等,等一個絕佳的機會。當這些閹黨分子放鬆警惕,那就有了剷除他們的機會了。

有一個叫楊維元的人上書彈劾兵部尚書崔成秀。朝中只要有官位空缺,他就馬上標出價格,誰給的錢多就賣給誰。然後再說魏忠賢是怎麼怎麼的值得信任,天啓皇帝是怎麼信任魏忠賢的。這兩個方面綜合起來一下就暴露了他是閹黨分子,崇禎皇帝很明顯的看到,這是一招丟車保帥,第一,保住魏忠賢。崇禎皇帝就將計就計,以登基大典成功爲由,嘉獎魏忠賢極其親信。這些閹黨分子在得到嘉獎後,就徹底放鬆了,認爲崇禎皇帝和天啓皇帝一樣,也是可以控制的。第二,丟掉崔成秀,下令免除崔成秀所有職務,回家養老去。

這下就將兵權從魏忠賢手中奪了過來。滿朝文武看到這,以爲崇禎皇帝終於表態了,紛紛上書彈劾魏忠賢。這時候崇禎皇帝又不吭聲了。不管怎麼說,就是不懲治魏忠賢。這時候,崇禎皇帝已經將魏忠賢兩大主力剷除,內宮的客氏和兵部的崔成秀。崇禎皇帝還是在等一個機會。

有一天,崇禎皇帝接到一個貢生錢佳生寫的奏書。他的上書裏只有一千多字,但是卻羅列了魏忠賢的十大罪狀。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並遞”,意思是魏忠賢與皇帝並駕齊驅,所有大臣的上書都要先經過魏忠賢,而且天啓皇帝當年頒佈的詔書都要用“朕與廠臣”,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事。還有一條就是,魏忠賢把宮裏的太監武裝起來,每人分發武器,定期操練。這個意圖很明顯啊,就是要控制皇宮啊。這些條條都是死罪。崇禎皇帝看這封奏書是來自一個浙江省海鹽縣普通貢生的的上書,這就是一個普通人,身後沒有閹黨的影子。代表的是普通黎明百姓的心聲。崇禎皇帝認爲機會終於來了。

崇禎皇帝這時就把魏忠賢叫過來,把這封上書丟給他看,魏忠賢一看,彈劾他的十大罪狀。心裏不由得好笑,這些彈劾在前面已經有了很多次了。但是他抬頭看崇禎皇帝的臉色的時候,心裏咯噔一下,不對,這和以前的臉色不一樣。心裏不由得害怕起來。突然明白過來,這纔是崇禎皇帝真實面目。

就在魏忠賢回去的路上,心想不能就這樣完了,還得找人說情。他就想到了皇帝身邊的太監徐嬰元,他是以前魏忠賢剛進宮的時候一起喝酒的好哥們,徐嬰元后來就進了信王府,後來朱由檢繼位,就在崇禎皇帝身邊伺候皇帝。魏忠賢就花錢請他在皇帝面前美顏幾句。徐嬰元給他就說,“暫避鋒芒。你就辭職回家,好好養老吧,這樣我還能爲你說上幾句”。第二天魏忠賢就向皇上提出辭職,回家養老。他滿心希望,崇禎皇帝可以和以前一樣,拒絕他辭職的請求。但是這時候崇禎皇帝二話沒說,直接批准他的辭職。在這時候徐嬰元就站出來說話了,爲魏忠賢說好話。崇禎皇帝聽了這個話,那是一個氣啊。打拍桌子罵道“沒想到我信王府的太監也是閹黨!”一聲令下,就把徐嬰元趕出皇宮。

魏忠賢心裏算是明白了,皇上這次是動真格的了,剛回到住處,聖旨就到了,讓他趕緊收拾收拾,馬上到奉陽看守皇陵。魏忠賢剛出城,第二道聖旨就到了,下令將客氏和魏忠賢所有的家產沒收了。

在去奉陽的路上,魏忠賢還是擺着自己九千歲的架子,隨從衛隊一千多人,四十多輛車,滿載着金銀珠寶,一路浩浩蕩蕩。魏忠賢的意思是想向皇帝示意,您放心,我再也不會干預朝政了,我就帶着這些錢回家養老了。那崇禎皇帝冒火了,魏忠賢現在還這樣囂張?這樣大搖大擺,完全不把我放在眼裏。馬上下令兵部,把這些閹黨帶回來,魏忠賢在城裏的耳目馬上就給魏忠賢送信,說皇上派兵來了。魏忠賢心想這次肯定完了,他知道他做的那些事是千刀萬剮的。爲了避免受罪,大半夜自己懸樑自盡了。第二天一早,其他人看到魏忠賢死了,怕受牽連,全都散了。那些金銀珠寶也都被搶劫一空。


就這樣爲禍一時的閹黨首惡死了,崇禎皇帝收拾其他閹黨也順手起來,大明王朝最黑暗的時刻就這樣結束了。但是這時大明王朝已經內憂外患了。北的後金和南方的農民起義都讓崇禎皇帝焦頭爛額。大明王朝最後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