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有點害羞,帶着濃重的中國口音說,他沒有受過教育,也不擅長普通話。美國是如此擅長製造飛機和軍用芯片,中國沒有什麼可展示的。

在國外一個社交網站,美國青年貝吉塔.佈雷(VegetaBreigh)問了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中國變得如此成功?”很多美國網民參與了討論,事實上,他們和佈雷一樣,想不通爲什麼中國在短短的40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中國青年陳默(MoChen)也參與了討論。陳默的語言很樸素,沒有任何大道理,但是他的回答很精彩,讓所有人信服。陳默曾留學國外,2011年畢業於喬治梅森大學(GeorgeMasonUniversityGraduated2011)。


陳默說,2012年,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國一家外資尼龍塑料工廠的工地擔任項目經理助理。有一天,我的外國主管發現其中一名中國工人沒有戴頭盔,讓我告訴他戴頭盔。

我走到他跟前,他是一箇中國老人,穿着破爛的衣服,皮膚黝黑,瘦削,滿臉皺紋,正試圖整理地上多餘的腳手架杆和雜物。我用普通話告訴他:“老人家,請在工廠裏戴上頭盔”。他有點害羞,帶着濃重的中國口音說,他沒有受過教育,也不擅長普通話。所以我又用四川話說了一遍,“老人家,請在工廠裏戴上頭盔”。

他很驚訝,戴上頭盔,問我是哪裏人。我說我是四川人,但我去過美國上大學。他微笑着對我說:“留下來,建設國家”。他沒有抱怨自己的貧困,或者做着最艱苦的勞動,但掙着最低的工資。他不能讀、寫、說普通話,但是他的本能思想是“國家第一”。


我的祖父是一名老兵,在50年代與美軍作戰。他是一個機槍手,在一次戰役中,除了他和另一名士兵之外,整個排的人都犧牲了。當我5歲的時候,我看到他與他的兩位戰友在一起,其中一個人瞎了一隻眼睛,另一個沒有右手,我的爺爺幾乎聾了。他們都在那場戰爭中倖存了下來。

我在寒假期間從美國回來後,他身體不是很好,我去看望他。當我看見他時,他穿着舊軍服,帶着帽子,遠遠地等着我。我當時很緊張。我在美國學習他會不高興嗎?他還會把美國人當作他的敵人嗎?然後他看到了我。82歲的爺爺沒有生氣。我問他,我在美國學習是否讓他煩惱,他說:“他們有更好的東西,他們比我們做的更好。謙虛點,學會你能做的!”我在美國的時候,他在夢中平靜地去世了


我的外婆是一個文盲,他是農婦,只知道怎麼種田,餵鴨子,餵豬,做家務。雖然她是文盲,但當她打掃房子,發現一張紙上面寫着文字時,她會撿起來收集起來。報紙、撕破的信件、我的家庭作業……她收集了所有的東西,讓她的丈夫,我的外公——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老人,決定扔掉什麼,什麼是有用的。

尊重知識的力量是中國的傳統,我的外婆正是這麼做的。


不久前,我的朋友還在跟我談論勞力士手錶,說它有多好。當然,在冶金和精密工程方面,中國遠遠落後於中國。

基本上,人們的談話是,勞力士是如此擅長製造手錶,中國沒有什麼可展示的;美國是如此擅長製造飛機和軍用芯片,中國沒有什麼可展示的。對此,我稱之爲“激進的民族主義”,人們無法忍受中國有任何缺陷。

“中國怎麼做不了最好的東西?”這意味着:中國應該是一切最好的。這是大多數中國公民真實的心態,對於每一個這樣想的普通人來說,他們知道,在中國的某個地方,有一位傑出的中國人在默默地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或許,正是這些,讓中國變得如此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