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起名,子承父姓,這是天經地義,如果也能體現母親一方的姓氏,那是皆大歡喜。

今天,我們一起來簡單聊聊這個姓名學話題。

1、給寶寶起名時,應避免直接而生硬地將父母姓氏順序並列組合。比如“陳李平”(父姓陳,母姓李)這類。當然,如果是“陳李志”(陳李制),“陳李濟”(某老字號),又是另一番味道。哈哈!說笑而已。

2、可以結合中文字的意境或寓意、發音,協調父母姓氏在名字中的位置,這樣可以增加幾分渾然天成的感覺。比如“馬如龍”、“柳如鄢”、“胡如海”、“馬馨程”等等這類名字。

3、除在名字中體現父母姓氏的方法以外,我們也可運用某一字的偏旁、發音,甚至以整體寓意等方面來體現母姓,與父姓一起組合名字。比如:“陳加琪、陳子琪”(父姓陳,母姓王)、“李成霖、李成林”(父姓李,母姓林)等等。

以上關於父母姓氏有機融合取名的思路,僅供各位參考,但切記要兼顧姓名學的其它因素,尤其是命理五行、父母生肖避諱等等。

這些常見的取名誤區,你犯了嗎?

1、不懂命理,利用軟件機械地計算八字五行個數,瞎補五行。

2、忘記漢字的形意象之本質,迷信筆畫打分,孤立地講究筆畫吉凶,取名亂拼湊,捨本逐末。

3、過度追求個性,用字生僻、筆畫繁多而難寫,名字難以推廣傳播。讓設計簽名的人,看到也掉頭走。哈哈!

4、簡化字大氣場早已定勢,其形先應,應以簡體字爲主要依據。但偏要把《康熙字典》視作起名寶典,以繁體字考慮,不符合發展的觀點。

5、取名過度西化,引進外語名字,諧音水土不服,比如:Alice艾利思,愛你死。

6、取名字,沒有講究諧音吉祥,考慮了方言卻不講究普通話諧音寓意,往往勿諧音變“邪音”。比如:華成輝(化成灰)、麥香嬌(賣香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