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漢字的數量也在迅猛的增加,東漢的《說文解字》收集了9553個文字,三國的《廣雅》增加到18150個,等到清朝時期,《康熙字典》收穫了46933個字,目前當代的《漢語大辭典》中,一共收錄了60370個漢字,其中7000個爲生活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實際上,“丨”有一個讀音還真就讀作“豎”(shù),它也是豎的通假字,“丨”的第二個讀音讀作“一”(yī),是上古時期的姓氏,第三個讀音讀作“袞”(gǔn),意爲上下相同,引而上行。

  中國的漢字,已經有了6000多年的歷史,最早見於公元前1300年的殷商甲骨文,而到了後來演變成周朝的大篆、秦朝的小篆、再到秦末的隸書、西漢的草書等等,它一直延續不斷,同時也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行斷層的文字。

  而漢字的數量也在迅猛的增加,東漢的《說文解字》收集了9553個文字,三國的《廣雅》增加到18150個,等到清朝時期,《康熙字典》收穫了46933個字,目前當代的《漢語大辭典》中,一共收錄了60370個漢字,其中7000個爲生活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漢字多種多樣,而有些漢字,也只有寥寥數筆,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通通只有一筆,然而認出一個都可以說是天才了,不信你試試。

  第一個,是“丨”字,或者有讀者會好奇,這不就是一豎嗎?實際上,“丨”有一個讀音還真就讀作“豎”(shù),它也是豎的通假字,“丨”的第二個讀音讀作“一”(yī),是上古時期的姓氏,第三個讀音讀作“袞”(gǔn),意爲上下相同,引而上行。“丨”的歷史由來已久,《說文解字》就曾經記載:“丨,下上通也。依玉篇。引而上行讀若囟。囟之言進也。”

  第二個是“丶”,和“丨”一樣,它也像個基本筆畫,它的讀音通主[zhǔ],在古代,“丶”可以作爲“主”的通假字,或者是一個單獨的姓氏,《康熙字典》提到:“《唐韻》知庾切。《集韻》冢庾切,(上夶下一)音主。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丶”作爲一個稀有的姓氏,目前是否還有“丶”姓族人存在也不可而知,在古代,曾經倡導漢武帝頒佈《推恩令》的主父偃後人當中,有人改姓“丶”。

  第三個字是“亅”,它讀作“覺”(jué),這個漢子起源於象形,源自於古人釣魚時候的魚鉤,《說文》:“亅,鉤逆者謂之亅”,清代的學者王筠進一步提出解釋:“謂之逆者,蓋倒須鉤也,釣魚用之。”

  最後一個漢字是“乚”,讀作“毫”[háo]或者是 “乙”[yǐ ],“乚”讀作“毫”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毫的通假字,《孫子算經》曾寫道:“度之所起,起於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爲忽。十忽爲一絲,十絲爲一乚,十乚爲一釐,十釐爲一分,十分爲一寸。”

  讀作乙就是乙的通假字,《說文》:“乙,象春是艸木冤曲而出也。筆跡小,異亦作乚”。

  除去這四個字外,還有一些一筆畫的字容易用錯,數字0的漢字〇,人們用漢字寫年代的時候卻很喜歡寫錯,比如“二零二零年”,實際上正確的寫法應該是“二〇二〇”。在“丨、丶、亅、乚”四個漢字當中,大夥認識幾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