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操經歷着喪子之痛,也爲繼承人的事情憂心,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但是衆多兒子中與逝去的曹昂、曹衝比起來,竟沒有讓他看上眼的,勉強挑選,只有曹丕、曹彰和曹植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曹操一時之間難以做下決定,只得慢慢的考量。他的聰慧很受曹操喜愛,曹操曾多次在人前誇耀曹衝,有意將他作爲繼承人。

讀過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而且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正是因爲如此在作戰時總能搶佔先機,出其不意,一舉獲勝,這也是曹操他爲什麼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但是做事果斷的曹操,在有一件事情上面卻一直猶豫不決,遲遲不能夠做決定,那就是立儲。
關於繼承人的問題,起初曹操並沒有什麼憂慮。曹操一直很中意自己的大兒子曹昂,也一直帶着他四處征戰,當做繼承人來重點培養。但是曹昂命短,在隨曹操征戰宛城對抗張繡時不幸身亡了。曹操對此很是傷心,而自己的原配夫人丁夫人甚至因此和曹操離了婚。

於是,環夫人所生的小兒子曹衝成了曹操中意的繼承人對象。曹衝自幼天賦異稟,與衆不同,我們小時候書本上曹衝稱象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他。他的聰慧很受曹操喜愛,曹操曾多次在人前誇耀曹衝,有意將他作爲繼承人。但是天妒英才,曹衝十三歲的時候不幸因病去世。
曹操經歷着喪子之痛,也爲繼承人的事情憂心,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但是衆多兒子中與逝去的曹昂、曹衝比起來,竟沒有讓他看上眼的,勉強挑選,只有曹丕、曹彰和曹植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曹操一時之間難以做下決定,只得慢慢的考量。
可這三子恰好都是卞夫人所生,而卞夫人此時被曹操扶正,做了正妻,這三子也都是嫡子。其實按照當時的繼承禮法來說,曹丕纔是繼承之位的首選,但是奈何曹操向來都不是守規矩的人,他也不是特別的喜歡曹丕。這也就給了曹彰和曹植機會。

曹彰,卞夫人的二子,曹彰從小就喜歡騎射,武藝驚人,經常隨着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手握軍權,在軍中很有威望。但是曹彰一看書就頭疼,儘管曹操多次訓誡,曹彰還是看不進去,不折不扣的武將作風。曹操見此,便知曹彰只能是個將才,做不了皇帝,在政治上他不行。

在看曹植,曹植自小就才華橫溢,在文學上很有造詣,曹操也對他的才華大加讚賞。而且曹植的好處在於深受士人階層的喜愛,在爭奪世子之位的大戰上,不少文人的天秤都是向曹植這邊傾斜的。這一點讓曹操很是喜愛,因爲在當時士人階層的地位是很高的,畢竟當時的輿論方向可都在這些人的手裏掌控者,而曹操一直都想拉攏這些士人階層到自己的麾下,而曹植能做到,而且深得人心和追捧。
但是爲什麼曹操最後還是選擇了曹丕呢?古人有“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說法,而曹丕和曹植都是嫡子,但是曹丕是嫡長子,他應該是第一繼承人,因此守禮法的大臣們都是偏向於曹丕的。而且劉表和袁紹就是曹操的前車之鑑,曹操也不想將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

而且作爲一個君主,一個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政治能力,曹丕他有,他能讓大臣們爲自己在曹操面前說話,證明他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的。而且曹丕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作爲君主是不能夠放飛自我的,要時常約束自己的行爲舉止,曹丕給人的感覺就是自律,不驕奢淫逸、不任性妄爲,他的所作所爲像一個真正的君主。但是曹植不一樣,他是一個文人,一個詩人,他更喜歡醉酒當歌,去抒發一個詩人的情懷。他一次次的肆意妄爲觸碰着曹操的底線,最後的夜闖白馬門,終於讓曹操對他忍無可忍,徹底失去了父親的喜愛。而曹丕就是繼承之位最合適的人選。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