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封建社會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巔峯狀態莫過於萬國來朝,但到了這一年,突然發生了改變,這便是詭異的1645年!在這一年,中華大地上戰火不斷,幽靈四伏,之後,相對於西方,中國文明突然跌落,開始逐漸落後於西方世界,那麼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第1件事便是李自成的徹底敗亡。1645年正月,清兵破潼關,攻陷大順都城長安,李自成被迫退出關中。五月初,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殺死,叱吒風雲18年的闖王李自成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李自成的失敗是令人惋惜的,大明朝後期的天災人禍給了李自成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也幾乎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他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招攬人心,起初軍隊紀律嚴明,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便橫掃中原,進北京,滅了大明政權。不過之後,他的軍隊開始居功自傲,很快腐化,旋即又被趕出北京。之後,清軍又聯合吳三桂以摧枯拉朽之勢佔領了大明的地盤。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次比較偶然的悲劇性事件,因爲一個落後的遊牧民族實在沒有資格和能力來管理這個龐大的國家。後來郭沫若就寫文說,李自成是爲大清打了天下。不無道理。如果不是李自成起兵,清兵儘管善戰,也是沒有力量統一中國的,至少不會那麼迅速。

第2件事,揚州十日。清兵入關後,對明朝子民進行了血腥屠戮,據各種史料記載,自1645至1650年,清兵殺明朝子民至少在4000萬以上,規模較大的涉及20多座城市,僅1645年就有揚州、嘉定、嘉興、江陰、崑山、常熟等數次大的殺戮,造成血流成河、積骨如山,屍體投河使河水斷流的慘景。其中以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爲最慘烈。1645年4月25日,揚州城破,史可法拒絕投降,壯烈殉國,清軍統帥多鐸下令屠城,清兵十日不封刀,把揚州城變成一座血城,80萬明朝子民慘遭屠戮。

第3件事便是嘉定三屠。1645年夏,清軍攻破嘉定,三次屠城。清軍頒佈剃髮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在鄉紳侯峒率領下抗清,嘉定城破後,清吳淞總兵李成棟下令屠城,三萬多人遇害;後朱瑛率衆展再次展開反清鬥爭,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及官吏,李成棟又領軍殺回進行二次屠城;二十多天後,吳之番將軍率餘部三度抗擊清軍,李成棟整軍反撲,將吳的數百士兵砍殺殆盡,並進行第三次屠城,造成恐怖的“嘉定三屠”,共屠城中百姓10萬人左右。

第4件事,南明都城南京失守。說失守其實是僞命題,因爲南京就沒有守,清兵一來,直接投降。其實在清兵未到之前,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已經棄城而逃。其時,南京已成爲一座孤城,沒有多少守軍了,抵抗也是徒勞。南京是南明的國都,外敵一來,沒有抵抗,直接繳械,跟那些經過浴血保衛戰後再破城的地方城市相比,實在是一種恥辱!不過這也是這年中國發生的四件大事中唯一缺少血腥味的一件。後來這件事一直是衆說紛紜,很有爭議的。以錢謙益爲代表的投降派究竟是不是漢奸賣國賊?該不該遺臭萬年?不過不管怎麼說,南京一陷落,南明就完了,可以說整個大明都完了。至於後來的魯王朱以海在浙江、唐王朱聿鍵在福建,以及幾個小王子在廣州和雲貴建立的小政權就更不足掛齒,跟多爾袞的鐵蹄相比就是小小的鵪鶉蛋,不堪一擊,瞬間便都煙消雲散了。

這4件事讓整個中華大地充滿災難,使中華民族元氣大傷,從此結束了漢人的統治,繼元代之後又一次徹底被遊牧民族統治,這一次就是近300年!使中國歷史進入了大倒退,而當中國在履行一次習慣性的改朝換代的時候,西方正在悄悄地進行一次社會制度的變革。西方的變革無疑是革命性的,而中國明清兩朝的更替,或可看成是一種倒退,倒退了300年,至少,以清代明不是一種進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