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愛好詩詞的朋友一樣,筆者對現代詩其實一直不是很有好感。除了一些現代詩壇巨匠的經典作品外,筆者認爲多數現代詩連文字優美都做不到,更別提詩詞的意境。
所以當發現很多網友推崇餘秀華的作品,看到董卿、魯豫在節目中被她的詩感動時,筆者還不太能理解。餘秀華脾氣火爆,甚至曾與詩壇名家食指互懟,所以和很多人一樣,筆者認爲文如其人,她的詩作也一定是犀利而又空洞的。直到後來在她的微博在無意中讀到這首悽美情詩,才明白了很多人喜歡這個潑辣女人的原因。
這首詩名叫《這樣就很好》,是餘秀華流傳挺廣的一首肉麻情詩。全詩通篇無一愛字,餘秀華在微博上曬出這首詩時,卻感動了不少網友,讓我們來品一品:
初讀這首詩時,筆者想到的是多年前現代詩人顧城寫的一首《門前》。在詩中,顧城寫道:“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着,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餘秀華這首詩或許是有意模仿,但卻寫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從詩的語言上來看,通篇都沒有用一個生僻字,也沒有現代詩中爲寫詩而寫詩的賣弄,整體清新淡雅,卻癡情到骨子裏了。從意境上來看,全詩引入了你春天、鳥鳴、鄉音等多個意象,並用6個分段將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讀來朗朗上口。這種淡雅的詩風和意境,在現代詩中是很少見的。
全詩可分爲6小節,每一小節的感情都層層遞進。第一節由傷春開始,哀而不傷,一股淡淡的傷感爲全詩定下基調。無花的樹上還有鳥鳴,愛人不在身邊卻還要安慰自己,這種倔強式的樂觀令人心疼。第二節由“聽不見鳥鳴”起句,傷感再深一步,鳥鳴沒有了但還有一個美好的早晨,“這樣就很好”也變成了“這樣就不壞”,只是變換了幾個字,就令人眼前一亮。第三節承接上一節,從“這個早晨不是故鄉的”起句,與首節結束的“這樣也很好”相呼應。這3節就像一個整體,不用一個連接詞,卻完美銜接了。
後3節是第二部分,傷春、思鄉寫到思人,過渡地十分自然。不知道你在哪裏,卻知道你還在這個世界;不知道你和誰說話,卻學得能聽懂你的鄉音。這兩個頗爲巧妙的假設,寫出了詩心中最真實的感愛。最後的落筆,詩人將這份相思上升至人間的萬千悲傷中,一下子讓詩的意境再次放大,令人回味無窮。
筆者第一次讀這首詩時,覺得應該是一首鄉愁詩,後來餘秀華參加節目時將其歸爲情詩,個人覺得也是全理的。 這首情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平淡的語言,寫出了最深刻的情感,並詮釋了“愛應該是什麼”這個情詩中永恆的話題。在餘秀華心中,愛或許不是朝朝暮暮,而是我知道你很好,是我和你一起在這個世上,所以無論世間有多少悲傷,都是戀人共同經歷和承受的,這和多年前顧城在《門前》中詮釋的愛是一樣的。
平凡的語句,卻能字字寫進人心坎裏,這大概就是很多人喜歡餘秀華的原因。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