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檢7年來,與未成年人打交道的點點滴滴,讓我從一個認真嚴肅的“女漢子”變成了溫暖和善的“大姐姐”,每次來到孩子們身邊,都會被他們戲稱:珊珊姐姐的打卡時間到了。在此後的每個月,我都與小陽保持着聯繫,關心他的生活、詢問他的學習,並穿插開展心理疏導和法治教育。

重慶市南岸區檢察院 於珊珊

我是一名80後的檢察官助理,也是千餘名重慶“莎姐”中的一員。從檢7年來,與未成年人打交道的點點滴滴,讓我從一個認真嚴肅的“女漢子”變成了溫暖和善的“大姐姐”,每次來到孩子們身邊,都會被他們戲稱:珊珊姐姐的打卡時間到了。

2018年夏天,我參與辦理一起盜竊案,犯罪嫌疑人小陽(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剛開始訊問時,小陽不願意回答我的問題,只是低着頭一聲不吭。

“我們都會犯錯,重要的是能否及時改錯。你是男子漢,要敢於面對、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一番共情式的引導下來,小陽漸漸消除了緊張情緒,流着淚說出了憋在心裏的話。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忍不住思緒萬千。一味責怪孩子的糊塗、苛責父母的失職已無意義。現在需要我做的,就是如何幫助他重回正軌。最終,因小陽系初犯、盜竊金額較小、認罪悔罪態度好並積極退賠退贓,我院依法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

案子結了,但對小陽的幫教並未畫上句號。在幫教中,我積極與學校溝通,學校結合案情和小陽的在校表現,對其作出留校察看決定,給了他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

在此後的每個月,我都與小陽保持着聯繫,關心他的生活、詢問他的學習,並穿插開展心理疏導和法治教育。漸漸地,這個內向的孩子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態度也有了很大轉變,還在不久前的一次考試中取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

“作爲一名未檢檢察官,就是要比別人有更多的愛心和耐心。”辦案中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談心,找到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對未成年被害人開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導,幫助其走出心理陰霾;關心幫扶涉罪未成年人改造,幫助他們重歸社會……這樣的點點滴滴都成爲了我工作的日常。

工作中,除了穿梭在看守所、法庭之外,校園講臺、社區院壩也能經常看到我“打卡”的身影。

三年以來,從“普法開學季·‘莎姐’百校行”到“12·4憲法宣傳日”,從珊瑚小學、彈子石小學到輔仁中學、龍職中等學校,20多堂精彩課程分享、10餘部微電影播放、1000份問卷發放、5000餘名師生參與……我在其中收穫的不僅是師生的鮮花掌聲、學生的來電來信,更多的是對未檢事業的堅定、對孩子們未來的深深期許。

(整理:本報通訊員凌高錦)

來源:檢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