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座墳冢】日本佔領東北期間,時任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曾要挾張學良,如果答應與日本人合作,他們便將張作霖靈柩安葬於“元帥林”,張學良斷然拒絕。張作霖生前沒有修建墓地,盛大葬禮結束後,張學良決定先將父親靈柩停靈,等陵墓修好後再將父親風光大葬。

【張作霖在天津】1928年6月4日,“東北王”張作霖乘坐專列在瀋陽皇姑屯被日軍炸成重傷,送到大帥府後不治身亡。張作霖生前沒有修建墓地,盛大葬禮結束後,張學良決定先將父親靈柩停靈,等陵墓修好後再將父親風光大葬。張學良派出風水先生遍尋東北,最終選擇瞭如今遼寧省東部撫順市的東北部,地處大夥房水庫東北岸,在這裏修建了元帥林。

【張作霖墓園】元帥林按照明清皇陵風格建造,張學良還曾北京運來6000噸明清石刻點綴,雖是“林”,其實是“陵”。然而,就在墓地即將完工時,“九一八”事變爆發,東三省淪陷。張作霖靈柩無法下葬元帥林,致使這座奢華的墓地成爲一座空墓。

【張作霖孫子張閭實在墓前長跪不起,四周一片荒蕪】1937年,張作霖死後九年,在舊部的不斷努力下,關東軍才同意將張作霖下葬,此時的張學良則早已被幽禁。張作霖下葬的墓地位於遼寧凌海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張氏墓園。這裏原本是張作霖於1912年爲母親王氏修建的墓地,後來原配趙氏要下葬這裏。

【張作霖和原配趙氏合葬墓】儘管近年來張氏墓園得到了一些擴建修繕,但張作霖後人很少來此祭拜,反而是遊客來此較爲頻繁。令張學良無比遺憾的是,他至死都未能來此祭拜父親。

【兩座墳冢】日本佔領東北期間,時任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曾要挾張學良,如果答應與日本人合作,他們便將張作霖靈柩安葬於“元帥林”,張學良斷然拒絕。“國難家仇繫於一身的張學良斷然拒絕了他的提議,這雖使日本人的陰謀未能得逞,卻也使張作霖的靈柩多年不能入土。”

【張作霖墳冢前的甬道,雜草叢生,荒涼破敗】1990年底張學良獲得自由身後,他渴望能回到東北老家,順便祭拜下父親,最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2001年張學良在夏威夷去世後,遺言將墓碑朝向東北老家,也算是迴歸故里。

【重修後的張作霖墓園大門】張作霖墓園大門外有兩根石柱,石柱頂上鐫刻石獅子,石柱上的刻字爲:“佳兆千秋開驛馬,孝恩百世仰慈烏。”

【張作霖墓地旁的菜地】1937年,在張作霖部下的多年努力下,關東軍最終同意下葬張作霖。下葬那天,吳廷奎和張作霖妹妹的兒子重孝護靈,將張作霖的靈柩從瀋陽用火車運到羊圈子車站,再由人抬到驛馬坊塋地與其妻趙氏合葬,而張作霖的姐夫吳永恩則在驛馬坊主持迎靈安葬儀式。

【元帥林航拍,中間隆起位置就是張作霖墳冢】元帥林佔地近15公頃,它主要由方城、園城、墓室三部分組成。陵園整體建築規模宏偉,佈局嚴謹,金碧輝煌,吸收中國古代帝王陵園規制,又有中西結合的風格。

【元帥林張作霖墓碑,沒有刻字】元帥林的南面爲祭祀區,北部爲墓葬區,其中祭祀區的陵門、牌坊、隆恩門、享殿、方城等建築,因上世紀50年代當地修建水庫,這些建築大都不復存在,目前只剩下一些遺蹟。

【元帥林簡介】據資料,張學良修建元帥林時通過招標形式,天津華信工程司中標,由天津華信工程司留學歸來設計師殷俊負責工程的設計和建設,總耗資1400萬元。

【元帥林當初的入口處】元帥林原來入口處有120級臺階,翁仲石像兩對,都爲明代石刻。而正門爲單歇山式,綠琉璃瓦屋面,正脊有吻、岔脊有獸,精工彩繪。過正門爲一套石五供、五供後是一架漢白玉牌坊,儼然是皇陵的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