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当前的时代,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然而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

当各式各样的的APP出现在生活各活领域后,你有没有想过,在使用这些APP的过程中,会有手机病毒入侵和隐私泄露的问题?而有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早在2017年5月,就有研究中心对1000个常用网站和APP的用户信息隐私性进行排名,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超过一半的网站与APP评分为“低”级别,着实令人担忧。很多人使用的摩拜、ofo、饿了么、百度外卖以及大量收集用户信息的赶集网、智联招聘等APP,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政策严重不透明,评分极低。

至今为止,APP泄露用户隐私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今年11月28日,针对此类问题,中消协再次选取了100款APP进行集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测评结果显示:APP普遍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情况,其中过半APP涉嫌过度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此外,还有手机号、身份信息、通讯录信息、用户的个人照片、个人财产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工作信息、交易账号信息、交易记录、上网浏览记录、教育信息、车辆信息以及短信信息等;而且有47款APP的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其中,网上购物、新闻阅读和交易支付类APP较为安全,而金融理财类APP综合得分最低。而我们熟悉的支付宝、ofo小黄车、芒果TV、美图秀秀、猎豹浏览器、新浪新闻、e代驾、悟空理财、去哪儿网、触宝输入法等APP均存在问题。

市场上看,除优质移动APP之外,还存在诸多低端移动APP。其主要以广告弹窗、推荐安装的方式实现盈利。同时这些不良APP还存在大量抓取用户数据的行为,如通讯录、短信、GPS地理定位等。据有关数据显示,在除用户允许APP查看相关隐私数据情况下,仍有高达34.5%的APP有“隐私越轨”行为,也就是说APP越轨获取了与其毫不相干的用户信息,并被其用为商业用途。

与此同时,一些需用户同意才能继续安装的APP“霸王协议”,也让广大用户无可奈何。通常在安装软件的时候,第三方要求用户同意该软件经营者获取用户GPS定位信息,访问通讯录、短信等,不同意则无法继续安装。大部分用户迫于无奈才勉强同意。实际上,软件经营者强制要求获取的一些私密信息,与软件本身所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关系。这些打着“提升服务质量”的借口来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实属有些牵强。

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APP里的隐私信息?要做到:APP进行分等级管理,并设置不同账号密码;不要随意登录免费WiFi、刷二维码;APP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此外尽量关闭应用的敏感权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