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2月6日,民族非遺研究院成立座談會在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舉行,原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世界新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張雅芳、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保中心副主任,民族非遺研究院顧問戴廣義、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副會長楊連福、中國農村雜誌社主編魏登峯、農業農村部社會事業促進司文化指導處副處長趙蕾、民族非遺研究院院長劉東昌、民族非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勇剛、民族非遺研究院祕書長吳曉倩、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祕書長張靜、騰訊內容運營中心總監陳鵬、京東金融高級經理楊芳等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互聯網企業80餘人出席座談會。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激活我國文化軟實力、助力脫貧攻堅方面都有着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非遺產業將如何激活、如何與現代生活共融、如何成爲扶貧生力軍,成爲了民族非遺研究院的新探索。

(原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張雅芳)

原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在會上回顧了國家建立非遺保護傳承、保護制度的歷程,並對辦院方向、研究課題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張雅芳到會祝賀。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副會長楊連福(左)爲民族非遺研究院院長劉東昌頒發授牌。

劉東昌表示民族非遺研究院將以”立足傳承,返本開新”爲宗旨,搶救、挖掘、保護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基礎研究爲核心,重構民族非遺文化產權及評估體系,最終建立民族非遺的產、學、研、金爲一體的智庫。同時以互聯網爲傳播平臺,把非遺與公益、扶貧、教育相融合,推動非遺的生活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普惠大衆。

世界新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瑜、非遺專家劉魁立、KB 國民銀行副行長王萌、中國手藝網總裁常會學圍繞知識資本量化和文化金融等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及建議。

騰訊內容運營中心總監陳鵬表示:“作爲一家以互聯網爲基礎的“科技+文化”公司,騰訊企鵝號將以‘賦能’爲手段,以創造‘價值’爲目標,和研究院一起助力非遺的傳承與發展。

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保中心副主任,民族非遺研究院顧問戴廣義對此座談會做總結髮言。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東方樂團常務副團長姜淼以一曲《西楚霸王》助演本次座談會。

民族非遺研究院從2017年籌建到成立,在“非遺走進現代生活”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探索出一條路徑,即:《這就是手藝》項目,以創新的方式促成非遺的使用和消費,依託現代生態成爲非遺傳播的終極力量,扶持幫助傳統手藝人增收,讓非遺走近每一個尋常百姓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