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於北京,玖富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孫雷正式宣佈,即日起啓用“玖富科技”品牌,並將其定位於與玖富集團其他三大板塊並列的重要位置。此舉標誌着玖富集團的戰略重心從發展科技金融轉到了佈局金融科技上,其意在助力傳統中小銀行提高金融科技實力。

 

2017年3月,螞蟻金服牽手建設銀行,隨後,京東金融與工商銀行,百度金融與農業銀行,騰訊與中國銀行,蘇寧與交通銀行紛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放眼望去,金融科技巨頭們的合作對象都是大型國有銀行,但爲何“玖富科技”偏偏要瞄準國內的中小銀行?

 

究其原因,不是因爲玖富科技對行業態勢把控不準,而恰是因爲玖富科技洞悉了銀行業的發展情勢。

 

信貸行業面臨挑戰,中小銀行發展受限

 

據瞭解,從2001年開始,中國各中小銀行開始進入快速盈利期,期間年均複合淨利率達到了23%

 

,淨資產回報率也長期穩定在20%。但是,反觀其他非金融企業的淨資產回報率,大多一直保持在10%-15%左右,這就意味着,在那個時候,將錢存在銀行裏比投資企業來說,獲得的利潤要高5到10個百分點左右。                          

 

到2011年,短短十年時間裏,銀行業的利潤便從322億元左右迅速擴增到了1.74萬億元,增長了近53倍。究其原因,利潤地快速增長,一來源於經濟收入的增加促使人們將資金大量地存入銀行機構,各中小銀行也無需費力就能輕鬆獲得資金來源;二來由於國內各企業“飢渴”擴張的發展潮流,在信貸業務方面各中小銀行也不用發愁。

 

但時間到2011年以後,國內人民的理財觀念開始萌芽,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將存款用於自主投資或者交由投資機構進行管理,各銀行也因此失去了大量負債端的客戶羣體。緊隨其後的便是銀行吸儲能力的降低,這直接影響到了銀行在資產端的發力,尤其是對於綜合實力較弱的中小銀行來說,同時面對國內信託、IPO、發債等融資模式興起的勢頭,還一度面臨信貸業務被瓜分的危機。

 

爲了保障信貸業務量,一些銀行開始嘗試下沉信貸資質,企圖以此來彌補負債端提高的成本。比如民生銀行,在2012年就推出了微貸業務,將貸款目標瞄準具有高風險的微小企業。但是,此舉對於把控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銀行來說,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爲在這種高風險下極易發生拖賬甚至壞賬的情況,大量佔用中小銀行薄弱的風險資產。

 

隨後,開拓金融市場又成爲11年以後各銀行的發展趨勢。據悉,目前國內已經成立科技金融公司的有中國民生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大型銀行。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增強了其傳統銀行業務的覆蓋範圍,節省了網點增設成本。但相比全國性控股的大型銀行,各類中小銀行在人才資源、風控管理、資金水平等方面都處於劣勢,根本無力自主建立起金融科技系統。對於植根“鄉下”的中小銀行來說,身處鄉鎮的人們在網上就可以進行業務申請,便更沒有多少人去中小銀行網點進行辦理,中小銀行的生存空間再次受到壓縮。

 

根據麥肯錫綜合的數據發現,截至2016年,互聯網金融市場對網民的滲透率已達到70%,互聯網理財規模達到26000億元。龐大的交易流量對中小銀行的業務產生了巨大的分流衝擊。2016年年內,中小銀行存款增量較去年減少5.1萬億元。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表內居民存款的流失,這一點基層銀行的工作人員感受更爲明顯。

 

“前兩年的存款壓力一直比較大,但今年的壓力可以說更勝以往。”某商行營業部負責人如是說。據央行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18年4月份,居民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同比多減1000億元。這表明今年中小銀行受金融市場分流作用的影響還在進一步加劇。存款壓力加大、服務力度跟不上、貸款能力積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中小銀行已經進退兩難,尋求金融科技服務機構的協助成爲中小銀行的必由之路。

 

看到“危機”的玖富集團,從12年開始,其旗下的“玖富爲辦”就專門爲銀行提供業務轉型服務,直到今年,發展壯大的“玖富科技”品牌開始專注於爲中小銀行提供金融科技賦能服務,對於想要快速恢復實力的中小銀行來說這最合適不過。

 

馳援中小銀行,玖富心有餘卻力不足

 

“玖富科技”旗下囊括了“玖富AI中心”、“萬卡科技”、“火眼徵信”、“一鏈數雲”四大科技公司和“玖富爲辦”一個諮詢公司,這種格局意味着“金融科技優勢”與“熟知銀行業務”的有機結合,“玖富科技”將此“手術刀”直指中小銀行機構,期望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小銀行羣體。

 

但是,從11年至今,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化,加之來自大型銀行自身發展所帶來的市場份額壓縮,早已將中小銀行羣體折磨得“不成人樣”,“玖富科技”希望挽救中小銀行的願望並不能輕易實現。或者說,目前的“玖富科技”有心發現了問題所在,但憑一己之力難以救中小銀行於水火。

 

首先,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並不完美,實際應用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對於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的中小銀行來說,越廣泛地應用到金融科技,便能更多的節省人力成本,但是礙於當前科技的發展,金融科技只能作爲輔助功能,助力人工服務,並不能完全代替人力工作,因此“玖富科技”的服務並不能做到盡善盡美。

 

就比如“玖富科技”旗下的“玖富AI中心”賦能金融系統的過程,其基礎是從落地銀行審信、客服服務場景的“語音”開始的,但是語音現存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玖富科技”賦能AI智能的服務效果,比如在遇到客戶使用方言時系統可能無法識別,或在客戶迅速轉換話題時,語音系統無法快速反應的問題。這勢必會拉低“玖富科技”爲用戶提供的客戶體驗。

 

其次,銀行業具有掌控着國家金融命脈的特殊性,受金融政策的約束力肯定會更大。從2014年到2018年,我國對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從“包容性監管”轉到了“嚴監管”,比如今年產生影響最大的“三套利”嚴管重點,打死了一批金融市場亂象中苟且偷生的影子銀行。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大力度監管環境下,“玖富科技”想對中小銀行下手術刀,肯定會觸及到法規敏感的神經。所以,如何適應當下合規潮流的趨勢,是“玖富科技”在助力中小銀行的探索中遇到的難點問題。

 

最後,“一方有難,八方救援”,在助力中小銀行金融科技升級這條路上,“玖富科技”並不“孤單”。中科聚信CEO馬佔軍曾指出:“我國目前有4000多家銀行機構,其中3000多家中小城商行亟待技術提升和智能化升級改造。”而目前中科聚信的業務已經延伸至了泰國、加拿大及歐美國家。諸如此類專注爲銀行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並不在少數,比如還有通聯金融科技、時力科技等等。

 

除此之外,甚至一些大型銀行通過與金融科技領域巨頭的合作,紛紛在2018年創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這些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不僅對金融科技比較瞭解,對銀行的傳統業務更是熟知,所以在對中小銀行輸出技術時相對更爲得心應手。“玖富科技”想要與這類金融公司搶奪市場,着實不容易。

 

揚長避短,“玖富科技”需聚焦核心競爭力

 

“玖富科技”品牌誕生在當下一個強監管與競爭激烈的大環境裏,將來發展的嚴峻形勢也讓各中小銀行在選擇金融科技服務機構時不得不慎之又慎,打消中小銀行羣體對金融科技轉型升級的焦慮,進一步開拓佔領市場,“玖富科技”需要全力發揮自身優勢。

 

一來,以“科技”優勢掌握話語權。“玖富科技”旗下的公司具有雄厚的金融科技實力,比如在17年大火起來的火眼徵信系統,如今火眼管理風控公司已經與鄞州銀行、承德銀行、徽商銀行、渤海銀行等達成了戰略合作,還有在年輕人消費中掀起一陣熱潮的玖富萬卡,據瞭解目前玖富萬卡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了2600萬。

 

相比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玖富的“科技”優勢是其提供優質服務的着手點。在協助中小銀行金融科技轉型過程中,“玖富科技”應該充分發揮“科技”品牌的力量,將已經成熟的金融產品接入到中小銀行的業務體系當中,這樣不僅對技術輸出的質量穩定有保障,在同行業裏掌握對中小銀行的話語權,而且還能擴大品牌的影響力,一舉兩得。

 

二來,打造模式化和合規化金融科技服務產品。從玖富成立以來,“玖富爲辦”板塊在12年間一直致力於銀行業務轉型零售等工作,作爲“玖富科技”的一部分,它可以爲玖富科技與銀行傳統業務相結合提供寶貴經驗。

 

所以,“玖富科技”應該藉助這種優勢針對中小銀行創新更多的金融科技服務產品,並根據目前中小銀行的業務特點和政策新規,對產品進行模式化和合規化,合規化是金融科技公司在當前強監管環境下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模式化有助於玖富科技在助力中小銀行時有一個參考標準,在標準上進行改進或類比推出其他服務產品可以簡化賦能流程,也有助於“玖富科技”品牌快速在中小銀行羣體裏滲透。

 

三來,推廣成功案例招攬更多的中小銀行加入“玖富科技”品牌行列。企業發展要像蝸牛一樣,但當然不是說速度,而是說要擅於將走過的路留下自己的標籤。也就是說“玖富科技”要將自己的成功案例烙印到中小銀行身上,通過銀行同業之間的影響力增強品牌的誠信軟實力,打造“玖富科技”誠信品牌。

 

總得來說,“玖富科技”確有一定實力支援中小銀行升級改造,但根據麥肯錫的調查顯示,“有37%的銀行選擇直接佈局金融科技以實現轉型升級”。那就意味着有大半以上的中小銀行必須與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但對於今年剛剛成立的“玖富科技”來說,目前能覆蓋到的規模非常有限,恐怕單憑“玖富科技”並不能掀起多大波瀾。

 

所以要改變中小銀行息差縮減、經濟增速放緩的現狀,“玖富科技”在盡其所能的前提下,與其他金融科技服務機構共同合作也不失爲一道良策,這樣不僅可以開拓更廣的市場,還可以化敵爲友,減少行內的競爭壓力。

 

本文首發韭菜財經,公衆號ID:jiucaifi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