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道穴

一年的三伏天是自然界中最熱、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今兒是三伏天的“初伏”,對於體虛容易感冒的人羣,可要好好抓住這一“天時”之利,溫養陽氣,利用身體的這個養生大穴,給自己好好“補一補”!

《說文解字》:“陶,再成丘也”,指重疊在一起的山丘,又以動詞解釋,爲陶冶,含化育之意;該穴在經絡陽氣通行的道路上,是陽氣聚集、生長之處,故名陶道。

取穴

在背部正中線,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處(低頭時頸後正中線可及最高突的一椎骨,並可隨脖子轉動,爲第7頸椎,往下循摸第一個骨性凸起爲第1胸椎棘突)。

按摩法

行指揉法,微握拳,將拇指腹置於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覺酸脹感爲度。每次按揉3-5分鐘,每日可按揉多次。

艾灸法

也可選用艾條懸灸。點燃艾條後,置於距離穴位皮膚約3-5釐米處,以感覺溫和爲度。每次艾灸約20分鐘,每日1次。

功效

陶道穴,是督脈腧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有溫陽氣、祛風邪的作用。中醫經絡學中,督脈爲“陽脈之海”,是人體陽氣聚集的地方,而足太陽膀胱經主表,是人體抵禦外邪的“藩籬”。人體如果陽氣不足,不能抵禦自然的風寒外邪,則容易反覆感冒。因此,按揉督脈與膀胱經交匯的陶道穴,既可溫補督脈陽氣,也可助膀胱經祛風散邪,標本同治,起到防治感冒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