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姬周克商,于牧野一战定天下。商纣王眼见大势已去,遂登高台自焚,君王死社稷。周武王驱车进城,来到纣王尸体旁,张弓搭箭连射三发,然后下车,用“轻吕”击刺纣王尸体数下,随后举起斧头,将纣王头颅砍下,悬于白旗杆上。接着武王去自缢而死的妹喜和妲己二女尸体旁,将对待纣王尸体的程序在二女身上重走了一遍。

以上内容出自《逸周书》。那么问题来了:“轻吕”是个什么鬼?

太史公在《史记》中写道:“(武王)至纣死所,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哦,明白了,“轻吕”就是“轻剑”。

不过为什么把剑叫做“轻吕”呢?原来这种有“百兵之君”称号、且在春秋之后成为中国舆服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兵器,却并不是中国发明的。在甲骨文里,学者至今没找到“剑”字。

在世界考古中,柳叶形青铜剑最早见于欧亚两洲之交的今土耳其附近,属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安那托利亚文明。按照随后青铜剑在中外各文化遗址中出现的早晚,一般认为剑流入中国的路线可能有两条:

一是先自中亚流传到印度,再由印度流传至我国西南地区(中国最早的柳叶形青铜剑出土于成都十二桥晚商遗址);

二是从中亚流传到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再经蒙古草原南传到陕甘地区。

从周人把剑叫做“轻吕”推测,他们应该是从西北那一条线路得到这种新型兵器的,因为“轻吕”一名就来自中亚、新疆一带的吐火罗语“Kare”(剑)一词。后来周人一统天下,剑的使用区域也从中国偏远的局部地区扩大到中原乃至全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