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史来看,凭借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欧洲国家纷纷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其中最成功的是英国。凭借几千万人却统治了全世界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凭借2万人就敢东征大清帝国,凭借无敌舰队更是横扫世界。而且英国征服印度,花费的军队也比较少。但是有个问题很让人不解,那就是二战结束后,英国明明还有500多万军队,但是却为何甘心,眼睁睁的看着印度独立呢?其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在英国的所有殖民地中,印度是最庞大,也是最富裕的,在二战前,印度的经济规模已经可以占到英国的一半了。这对英国来说是块巨大的肥肉,每年殖民地大量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英国,这对英国的发展可谓是至关重要。因此,英国不是万不得已,是不可能放弃印度的。

战后,英国还具有很大的实力,光是军队就有500多万人,而且都是历经二战磨炼出来的精锐之师,还有美国等的支持,可谓是兵强马壮。而且战后英国确实也是十分不情愿让印度这个聚宝盆独立,因此,但是如果随便派个百万军队到印度,必然也能控制局面。但是印度最终为啥还是独立了呢?主要是三点。

第一,二战的承诺。

在二战开始后,欧洲战场德国攻城略地,占据大面积的领土。连法国这样的欧洲强国,也只是抵抗了几个月就沦陷,还成为德国的傀儡和殖民地。而英国辛亏是有个英吉利海峡,这才避免了快速被德国占领并灭亡的命运。但是英国面对的亡国压力很大,德国不断轰炸。

而偏偏在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印度此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高涨,要求独立的呼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在甘地的带领下,声势浩大。而此时的丘吉尔第一要务是要保住英国,还要靠印度的财富支撑,因此,万般无奈之下给了甘地承诺。表示英国在二战后,会允许印度独立。

有了这个承诺,1945年二战后,印度就开始闹事要英国履行承诺。而此时丘吉尔即使想不履行,也难以触犯这庞大人口的印度了。如果此时丘吉尔直接反悔,那么英国作为大国信誉何在,即使用军队镇压了起义和不合作运动,但是内部的反抗仍会不断,这是英国被迫同意的基础。

第二,无能为力。

在二战中,英国500多万军队能够维持,除了印度等殖民地,还有美国等盟国的支持,就这还是勉强维持。但是,二战后,印度在闹独立,美国也不可能大力驰援。而且此时英国国内一片废墟,即使能够派出百万军队到印度,但是养不起。即使战争暴发,那么英国可能也无法支撑,这是英国被迫同意的关键点之一。

第三,方向的改变。

二战后,丘吉尔这位强硬的首相很快下台,接任的艾德礼比较温和,其想做的是快速恢复英国的经济,改善英国民众的生活状况,对于战争和印度的维持关注点不大。而且从战略上,采取主动的收缩战线,尽量维护英国战后的地位。因此,如果英军到印度平叛,那么那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和庞大的费用,这是艾德礼不能接受的。

因此,其上台后,快速的解决殖民地问题,专心发展经济,使得英国战后快速恢复了实力。但是损失也是很明显的,印度这块殖民地失去,现在被分成好几个国家,可谓是损失惨重。而且现在印度的经济超越了英国,这更让英国人后悔,很多人都说,当时英国要是咬咬牙,派军队控制印度,那么一向温顺的印度很可能继续是殖民地,不知道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