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在工作中伊曉明攝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伊曉明特約記者張軍揚

走進蘭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監控系統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市區各主要路口和地段的交通、治安等情況。“鈴鈴鈴”報警臺上的電話不時響起……“您好!這裏是蘭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請問您需要什麼幫助?”在我市的城市上空,一道道無形的電波頻繁穿過,接聽電話的她們“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她們一邊認真接聽電話與報警人交流,一邊在電腦上做着記錄,同時將接到的報警情況分發至相關單位……不管你看得見或看不見,她們都在那裏,她們是羣衆最熟悉的人。她們就是蘭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接警員。張倩就是其中一員。

2008年參加工作的張倩現爲蘭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接處室接警員,2018年全年共接警17827起,處警4413起。

讓“生命線”更暢通

“警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對於羣衆而言,“110”報警電話早已深入人心。在指揮中心工作的這幾年,張倩始終不忘初心,積極主動爲報警羣衆辦好每一件事,處理好每一個警情。2018年7月1日下午1時33分,張倩接羣衆報警稱:在城關區金雁黃河大橋看到一個穿紅色上衣的女子浮在河面上,正在往下游漂,並聽到該女子的呼救聲,其同伴在河岸邊追隨落水女子向黃河下游奔跑,情況危急。但張倩沒有慌,她冷靜梳理了警情後,立即向城關公安分局、鹽場路派出所、雁西路派出所、水上派出所等相關單位發出指令。接到指令後,救援人員立即出警趕赴現場,沿黃河兩岸展開搜救。同時,張倩又協調海事搜救隊進行救援並及時向上級彙報情況。經各單位全力搜救,14時39分落水女子被成功救起,生命體徵正常,被送往醫院進一步治療。

羣衆的“急救員”

面對千差萬別的報警電話和十分緊急的現場情況,張倩努力做到平靜對待,始終站在報警人的角度來處理每一起報警,從始至終都能做到細心傾聽、認真受理、耐心解釋、微笑對待。當報警羣衆得到救助,當犯罪嫌疑人得到控制時,她都爲自己是羣衆的“急救員”感到自豪。2018年1月12日晚8時32分,張倩接一名孕婦報警稱:其在城關區雁灘銀雁家園門口出現大出血症狀急需就醫,但打不到車,希望得到警方幫助。時間就是生命,接到該求助警情後,張倩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市交警支隊並及時報告值班長,由值班長通過電臺發佈警情,指令就近巡控點民警趕赴現場。1分鐘後,大潤發十字巡控點民警率先趕至現場,得知報警人的情況後,立刻駕車將其送往省婦幼保健院救治。張倩持續關注此次孕婦救助警情,將巡控點警車車號及時通報交警支隊,並協調120急救中心提前聯繫省婦幼保健院做好準備,經過30多分鐘的不懈努力,終於成功將該名孕婦送至醫院,使其及時得到了有效救治。

110忠實的守護者

警情是公安機關辦理案件的第一道程序。在這裏,羣衆的每一個應急呼叫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蒐集信息、研判警情、發出指令,可以說110指揮台是公安部門的‘神經系統’。”張倩說到。如果說110報警電話是一條能救人於水火的“生命線”,那麼,這些110接警員就是這條生命線上最忠實的守護者。每名接警員每天的工作從簡單的問候開始,在不斷地接警、指揮、調度中結束。他們憑着對公安工作的熱愛,對人民的忠誠,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耐心,在平凡崗位上書寫着波瀾不驚的平安樂章。每一個接警員的背後,都有着不爲人知的辛勤付出。平凡的崗位、小小的話機,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他們在默默堅守,時刻守護着你我的平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