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樹上的女爵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地中海最著名的風景勝地之一。歷史課本上赫赫有名的維蘇威活火山坐落在這個城市的東南部,它在公園79年曾噴發,將繁華一時的龐貝城吞噬殆盡。那不勒斯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看完《我的天才女友》,去搜那不勒斯的百科資料,好奇是什麼樣的城市背景催生了《那不勒斯四部曲》這樣的小說、《我的天才女友》這樣的劇。

這劇第一季在豆瓣上的評分是9.3分,第二季9.5分,看完了,直呼追得太晚。我用了四個晚上一口氣刷完。

跟茶茶形容說,“像被蠍子狠狠蟄了一下”,又痛又爽利。女性和女性之間的微妙糾葛,人與城市漫長時間裏的矛盾依存,怎麼刻畫得這麼真實。

劇的開始,一個六十多歲的女人深夜接到電話,那頭說,他的母親又不見了。她奉勸這個男的:“哪怕一次也好,就隨她去吧,別找她!”接電話的老太太和他們口中消失的那個人,是一生的朋友。一生,友情,那不勒斯,血肉之身上命運的激進與時代的演變,在這兩個女孩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漂亮漩渦——可以說,這就是我們愛上這個劇感同身受的原因,誰不是在不斷地受傷害,又不斷地成長?

想起那個一輩子都在做得過火的朋友,老太太提起筆,開始寫這個波瀾壯闊的故事。

一切先從兩個小女孩的友誼開始說起,萊農和莉娜是剛上一年級的小女孩,萊農安靜乖巧,莉娜叛逆狂野,她們互相被對方相反的特質吸引。她們的父母都是那不勒斯貧民區的賤民,作爲鞋匠和門房的女兒,她們是這個城市最底層的人,被惡俗觀念孕育,被家庭的貧困框住,就像折翼的天使。不過,在學習上,她倆又表現得非常聰明,莉娜甚至是老師眼中的天才兒童。因此,她們是被作者賦予能夠向前一步、帶來希望和改變的角色。

有一段情節,倆人拿着肉店老闆給的錢,放棄了買娃娃,買了人生中第一部小說《小婦人》。倆人看得入迷,窩在廣場的長凳上一起看,反反覆覆看,還會大聲背誦其中的段落。這本書是一個重要的隱喻,將知識學習、女性意識、家庭救贖和價值追求的種子埋在她們內心,以待來日長成參天大樹。還有持續半生的友誼,超越親情與愛情的一種更深刻的同性依存關係,也在《小婦人》的閱讀中悄然締結。

閱讀果然是一道光麼?是劈開人內在與外在的一道狹長河流麼?跨越兩岸,是否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或者說同樣的風景就有了不同的視角,人生就有了更豐富的感觸與意義?

總之,閱讀是這個劇的一大亮點。後來還有一段非常打動我,萊農意外發現社區的圖書館可以免費借書,已經與學校無緣的莉娜也把這裏當成自修的隱祕角落。命運分叉的她倆又在閱讀中重逢。

一直閱讀便能改變思維格局,變得強大嗎?我想替她們問問上帝。上帝說,那得用她們的一生來回答。

莉娜是一個堅定的反叛者、野心家,她本來天賦過人、可以過五關斬六將殺出一條陽光大道,但她最終成了和街區上其他姑娘一樣的人,早早輟學,給父親和哥哥的鞋店幫工,得直視生存,面對有錢浪蕩子弟的糾纏。內心裏,她嫉妒萊農的幸運,迫切想找到學習之外能證明自己的方式。過度的聰明找不到出口,在她身上形成反噬的張力。走進婚姻後,她變得暴躁不安,因爲她發現和好朋友的差異越來越大,還有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權色交易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擺平的,婚姻和做生意的自救之路都行不通。那時她不再閱讀,嘲笑已經擁有知識話語權的萊農不過是鸚鵡學舌,其實也是嘲笑自己,便像野獸一樣發泄、負隅頑抗,在報復別人的同時也在消耗自己身體內奔突的能量。

在伊基基亞島,海風彷彿讓人的頭腦清醒過來,在這個萊農曾給莉娜天天寫信、月下嘆息以及被老男人喬納託猥褻的日光島嶼,一羣年輕人再次聚集到一起,放鬆身心,盡情地游泳、交談,回到青春的主場。萊農重燃對尼諾的癡戀。莉娜又重新開始閱讀,找回自己的理性思索。

劇中,莉娜的遭遇更牽動人心,也許因爲性格的緣故,她跟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衝突”根本停不下來。在萊農眼中,莉娜雖然勇敢但是不夠謹慎,不斷地犯錯,不斷地嘗試,一次次地破碎。但是正是這種打不死的小強精神給了萊農蛻變的動力,讓她雖然緩慢,但一點點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莉娜生下尼諾的孩子,後來離開了丈夫斯特凡諾,曾經的傲嬌女王變成香腸廠剔豬肉的女工,生活一落千丈,但她踏實了。她把十歲時寫的《藍色仙女》小說扔進火堆,其實也是徹底翻篇,要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這時萊農已經大學畢業,兩人仍然會擁抱着說:“我不想失去你。”

莉娜沒有放棄閱讀和學習。謝天謝地,這個聰明異常又橫衝直撞、作天作地的女孩終究不至於泯然衆人吧,她仍有絕地反擊的機會吧?這就要看後面情節的發展了。

相比較莉娜,萊農的人生平緩得多,一開始,觀衆可能會嫌棄她對莉娜的盲目模仿和追隨。後來看她靠着閱讀和升學的一步步積累,比莉娜走得更遠,爲這份友情付出更多,就生出一種寬慰之心。莉娜說,你纔是我眼中的天才女友。這句話對萊農來說,將是一生的鼓勵。

最打動人的,是莉娜被所有人不理解、被丈夫強暴和毒打、甚至搶走了共同愛着的男人時,萊農仍然站在她身邊,爲她打掩護、接收她的眼淚。莉娜有了錢,也會展露溫情一面,賙濟朋友和鄰居,爲沒錢買課本總是借用老師的萊農買下一整個學期的課本,對她說:你必須比任何人都厲害,無論對方是男是女……

俗話說: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因爲想知道自己終究能成爲什麼樣的人,兩個小姑娘都遭受了太多的考驗,家庭的傷害,求學的障礙,來自異性的惡意窺視,更多的,是那個時代和地域環境的混亂野蠻無形之中的戧殺,讓她們滿身是傷。這些都是閱讀無能爲力觸碰的現實問題,但閱讀是一種引導,讓萊農和莉娜的絕望目光仍在拼命求索。

倆人會比拼、較勁、怨恨,也會欣賞、和解、守護,這樣的女性友情你感受過吧?反正女性之間的關係比男女關係意味深長多了,你們懂的,因爲女性都太感性,變幻不定,一個女人就有一千種面孔。

這樣說起來,萊農和莉娜其實不像是兩個人,更像一個人的兩種人格,不斷衝撞又親密融合,一生都走在辯證和求索的路上,有種思想者纔有的哲性光輝。 像是劇版的《兩生花》。

很小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很像莉娜,不可一世,無論是學習還是乾點別的什麼隱祕的壞事,都要衝破常規。如今,每一次歸鄉,我又很像是萊農,相似的寥落心境,感慨讓我們遠走高飛和呼喚回歸的正是同一個地方,誰都無法抹去這種原生的烙印。

六十年前的那不勒斯其實是每個人的精神原鄉。莉娜和萊農,正是永遠都在嚮往走出去又不得不一次次迴歸的自己,我們終其一生都走在求證自己是誰的道路上,煙塵滿面,心事浩蕩。

這部劇把感性敘事發揮到理性的極致,爲兩位女主打造了一種豐富和延伸的史詩效果,跟《七月與安生》當時當下的細膩不同,跟《冰與火之歌》的奇幻宿命也不同,是現世的殘酷,非常真實和感人。

有好幾處落下淚來。感動於她們每一次的見面和擁抱,在她們的閱讀中看到了嘶嘶燃燒的不屈火焰,在海島的出軌和肉搏中跌破眼鏡,又在萊農觀察者的獨白裏體會到敘述本身的魅力所在。

這劇比我看的國內大部分劇都要真實,也充滿詩意的傾訴,每個出場人物都有其角色的特定意義。聽說四部曲的時間線橫跨了半個多世紀。值得一提的是,演員演得太好了,我從來沒看過莉娜那樣驕傲、哀絕又挑釁的野性眼神,還有萊農藍眼睛裏解讀不盡的豐富情緒,暗夜海浪般的起伏。還有音樂,太讚了,完美的無聲臺詞,大提琴和鋼琴把整個劇的節奏帶活了。

相比而言,劇裏的男性角色都不太討喜,對女性做了所有能做的醜惡事,莉娜的丈夫斯特凡諾,她倆的共同情人尼諾、尼諾老爸是三大典型,一言以蔽之:渣男!這其實是現代劇的一大通病,男性一不留神就成了女性觀衆的熒幕祭品,《致命女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之前大家都猜,用筆名寫作、從不接受採訪、沒露過面的小說作者埃萊娜·費蘭特應該是一位女性,通過漫過塵土飛揚的那不勒斯街道、優美的地中海風光、歷史悠久的城市建築,給予了女性史詩般的溫柔凝視,這種性別敏感和捕捉力大多來自於女性。

只有女人才最懂女人,沒錯。但我看完了劇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的第6集讓我念念不忘,海島好美,什麼時候才能等到疫情徹底過去,再去海邊度過一些悠遊的日日夜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