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記載,宋朝有個唐伯虎,跟明朝的唐伯虎不是同一個人。唐伯虎和弟弟唐子西,都是《宋史》有列傳的大才子。唐子西有句名言,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唐子西的名言就是:“漢全盛日,日月所照,橫日之民,皆漢赤子。”

漢朝強盛之日,漢軍打了一系列勝仗。衛青和霍去病北擊匈奴,建立了“掃清沙漠,封狼居胥”的偉業。陳湯北擊匈奴,喊出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竇憲北擊匈奴,建立了“勒石燕然”的偉業。

霍去病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由於漢朝的武功實在是太強了,華夏民族子民以身爲“漢人”爲榮,因此就有了漢族的說法。漢朝的強盛,在公元184年戛然而止。這一年,發生著名的黃巾軍起義。

在剿滅黃巾軍的戰爭中,董卓等軍閥紛紛崛起。董卓廢立漢帝,引來了十三路諸侯討伐,這就是《三國演義》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歷史原型事件。正史上的酸棗會盟,參加的諸侯只有十三路。演義爲了湊數,寫成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曹操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董卓死於呂布之手,漢朝依然沒有起死回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跟呂布、袁紹、袁術、劉備、孫權等人,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大浪淘沙,十幾路諸侯,只剩下了三國鼎立。

曹操、劉備、孫權奮鬥了一輩子,最後都是幫司馬家族打工。司馬家族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的奮鬥,終於把曹家、劉家、孫家的基業,都歸於司馬家。

司馬懿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司馬家族讓中國出現了短暫的統一之後,馬上就陷入了“八王之亂”。司馬家族的王爺們,帶着臣民們互相攻伐。好不容易統一的中國,又被司馬家族搞得是狼煙四起,結果引發了“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之後,中國就進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北方和南方的朝代更迭,就像是跑馬燈一樣。南朝和北朝的開國皇帝,像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即便是像我一樣學歷史的人,要把南北朝的皇帝背全了,也得花很長的時間。

從黃巾軍起義開始,中國就陷入軍閥割據兵連禍結的局面。這樣的情況,持續了400多年。一直到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才發動了統一南北的平陳戰爭。晉王楊廣作爲主帥,率領隋軍速戰速決,消滅了南陳,活捉陳後主。

楊廣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陳後主雖然被活捉,但是陳朝遺民,依然發生了叛亂。公元590年,隋軍平定了嶺南和江南,徹底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中國406年的亂世。

從黃巾軍到隋文帝結束亂世的400多年時間裏,中國經歷了太多的屈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隋書》記載的“在南兩兒”典故。

南北朝時期,北齊和北周紛紛向突厥稱臣納貢。突厥可汗享受着中國進貢的錢財和美女,還傲慢地說:“我在南兩兒常孝順,何患貧也!”

隋文帝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在南兩兒,指的是北朝的北齊和北周兩個國家的皇帝。當時的中國,一直處在嚴重的內訌之中,不得不討好突厥。突厥得了便宜賣乖,把中國稱爲“兩個兒子”。

隋文帝光宅中夏之後,集中全國的力量,跟突厥打了一場漂亮翻身仗。長孫皇后的親爹長孫晟,多次帶着錢財,去突厥搞分化運動。成功地把一個突厥,分化成爲東西兩個突厥。

隋文帝率領一個強大的中國,對戰一個分裂的突厥,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昔日的“在南兩兒”,實現了偉大的復興。突厥啓民可汗給隋文帝上尊號曰:“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

唐太宗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隋文帝獲得了突厥可汗敬獻的“聖人可汗”尊號,比唐太宗的“天可汗”尊號,早了幾十年。隋文帝楊堅,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可汗尊號的中國皇帝。他對中國歷史的功勞,完全可以媲美秦始皇和唐太宗。

從漢朝的“日月所照,橫日之民,皆漢赤子”,到隋朝的“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中國經歷400多年的苦難,最終崛起在世界的東方,成爲東亞霸主級別的大國。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或許有苦難期,但是會戰勝苦難實現偉大的復興,成爲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強大國家!”

本文資料來源:《二十四史》《資治通鑑》。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