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本已不甚負重全球70多億人喫、喝、住、行、娛等基本需求,還要承受人類無休止的浪費,消化浪費物品給自己造成的污染苦果,真是太難了。

       我們每天消費的產品大致可分爲三部分,一是維持人類生存、活動和發展的部分;二是超過人類正常需求的部分;三是未經消費就直接拋棄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必須的消費,也是人類發展生產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多餘的消費,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好處,還會給我們帶來諸多麻煩,或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將其消化排出去,或要消耗時間和空間去保存、經營和處理,或要給我們身體帶來諸多不適和疾病,或要給環境帶來污染;第三部分那就是純粹的浪費。第二、三部分都是浪費,不但對人類有害而無益,還會給人類帶來疾病,給大自然帶來嚴重污染,損人不利己。

       爲了滿足人類的消費和浪費,或生產者在科技人員的支撐下,轉化其科技成果,採取超量投入化肥、農藥、添加劑、膨大劑等措施加快生產,其結果是:食品變成有害品了,土地、水、空氣被污染了,人的疾病增加了,疾病又帶來了新的浪費。或全方位(地表、地下、天空、海洋等)向大自然瘋狂索取,其結果是:自然環境被破壞了,自然災害頻繁了。或人與人、團體與團體、國與國競爭、鬥爭、戰爭加劇了,結果是人心不定了,社會動盪了。而生產、索取、爭奪的東西好多又被我們浪費了,真是罪上加罪。

       我們的老祖宗講:一個人一生所能享受福報(物質和精神),是上天根據其前世、今生修行積德多少來配置的,也就是說我們前世帶來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今生能增加多少“福報”還要看各行修行,兩者相加就是我們這一生所能享受的最大“福報”。我們消費和浪費物質和精神的都要從個人“福報”帳上扣減。當我們將應享受的“福報”享受完時,生命就結束了。所以,一個人如果要想健康長壽,一方面要努力修行積德以增加“福報”,另一方面要減少甚至杜絕浪費節約“福報”。只有這樣,我們的“福報”才能享受得長久。因爲我們所浪費物質和精神都是大自然衆生獻出寶貴生命給我們提供的,且浪費的過程還要對大自然造成污染,所以浪費的過程會大大減損我們所能享受“福報”的總量,浪費的部份也要從個人“福報”帳中扣除。一減一扣,如果我們浪費的是一,那損失的是二或更多。如果我們這一世所結餘的“福報”不多,那麼下一世就會貧窮,甚至失去做人的資格。所以,要想這一生健康長壽,下一世繼續做人並且富貴長壽,就要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先聖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用今天話來說就是:我有三條基本的行爲原則,把持它以保證大道得以貫徹執行:第一是柔慈;第二是儉約;第三是不與天下爭得利之先。保持柔慈,就能全力以赴;保持儉約,就能行走於廣闊的天地;不與天下爭得利之先,就能成爲羣體的首領。如果捨棄柔慈而妄逞勇武,捨棄儉約而行廣,捨棄謙讓而爭先,那就死定了。

       不聽祖宗言,有苦喫不完。爲了我們自己的今生後世,爲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爲了我們民族復興,不要再浪費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