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很多女性都特別驚慌,譴責這位媽媽不顧及她們的感受,“你兒子都10歲了,還來女澡堂”,“這麼大的孩子來女浴室,性教育缺失得也太嚴重了吧”,大家都非常生氣,但是劉豔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反而爭辯:“他還是個孩子,不會自己洗澡,我不幫他洗誰幫他。當孩子產生了性別意識,父母就要懂得迴避,儘量讓爸爸給兒子洗澡,媽媽給女兒洗澡,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會給孩子餵奶、洗澡、換衣服,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無間的人,而且在媽媽眼裏,自己願意永遠守護着孩子的成長,大家也都非常享受這份親子感情。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們也會慢慢出現“性別意識”,聰明的媽媽就應該在這個時候選擇適當迴避,慢慢給孩子灌輸“男女有別”的概念,這樣纔會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但是有些媽媽對孩子太過於關愛,一直不放心讓孩子自己面對,所以也會出現一些讓人感到很驚訝的事情,比如說媽媽和兒子不分牀,與兒子一起洗澡等情況。

媽媽帶10歲兒子進女更衣室,強硬表態:他還是個孩子,不會自己洗澡

劉豔(化名)的兒子已經10歲了,她從小到大一直都照顧着孩子的喫喝拉撒,而且現在孩子還不會自己洗澡,刷牙也需要媽媽給他刷,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始自己洗衣服了,他還什麼都依賴着媽媽。

有一天,劉豔帶兒子到女澡堂洗澡,剛進女更衣室的時候,旁邊的工作人員都驚訝不已,勸她最好別帶男性進入,但是劉豔以“兒子還小”爲由,強行帶兒子到女更衣室,進入之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有很多女性都特別驚慌,譴責這位媽媽不顧及她們的感受,“你兒子都10歲了,還來女澡堂”,“這麼大的孩子來女浴室,性教育缺失得也太嚴重了吧”,大家都非常生氣,但是劉豔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反而爭辯:“他還是個孩子,不會自己洗澡,我不幫他洗誰幫他?”

最後大家爭吵了很久,工作人員也多次勸解,劉豔媽媽才很不情願地帶孩子離開,這位媽媽的做法讓人倍感唏噓,因爲自己的溺愛,導致孩子性教育缺失,也非常不利於孩子性別觀念的培養。

父母哪些做法會影響孩子性別觀念?

1、異性孩子一起洗澡

如果孩子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不分性別,與孩子一起洗澡,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意識到男女之間的區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迴避。

當孩子產生了性別意識,父母就要懂得迴避,儘量讓爸爸給兒子洗澡,媽媽給女兒洗澡,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2、和孩子嘴對嘴親吻

有些父母喜歡和孩子嘴對嘴親吻,認爲這樣比較親密,但是這樣親吻孩子不僅容易把自己口腔內的細菌傳染給孩子,也容易導致孩子性別意識模糊。

嘴對嘴親吻屬於特別親密的接觸,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儘量保持一定的距離,雖然母子連心,但是沒有必要做出越界的親情,這樣對孩子會有很多“隱形的傷害”。

3、換衣服不迴避孩子

有些父母平時換衣服的時候總是不迴避孩子,覺得孩子都是自己生的,自己的身體就算被孩子看到了也沒什麼,何況又不是外人。

這種想法對自己沒有什麼傷害,但是卻容易給孩子造成“換衣服很隨意”的認識,他們看到媽媽換衣服都不迴避,自己也可以在其他異性面前換衣服,對孩子性別意識非常不利。

4、性別教育不夠及時

在我們平時的家庭教育中,最缺失的就是“性教育”,很多父母對於性別教育都是羞於啓齒,覺得跟孩子談性是一件非常爲難的事情,所以就一拖再拖,想讓孩子自己摸索。

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孩子性教育缺失,或者性教育不夠及時,都容易引起孩子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孩子更容易早熟,也容易發生早戀的行爲,所以父母最好在孩子3歲之前進行性教育。

性教育不能只是口頭說說,父母可以通過繪本等比較生動形象的教材,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也會對性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日話題:對於媽媽帶兒子到女澡堂這件事,您有什麼看法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