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上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一個人最弱的短板,在十年之後,有可能會成爲最擅長的地方。因爲這個問題制約一個人的發展,所以他總是不斷尋求改進,不斷練習,逐漸短板變得不再短。

德雲社也是如此,任何一個相聲團體,最難的一環無疑是商演環節,如今的德雲社已經把這個點做到了無人能擋的程度。

德雲社三個字本身就已經代表了金字招牌,這也是郭德綱能夠吸引到社會上很多人才的最大利器。

不過即使德雲社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再大,能火的演員相對來講也是少數,當這種心理嚴重失衡的時候,演員們就會選擇退出。

郭德綱曾經在《可凡傾聽》節目中,非常肯定地表示德雲社幾百號員工,這麼多年來就走了這幾個人。作爲一家公司來講,人才流失率已經算是非常低了。

郭德綱的這番話也贏得了很多粉絲的支持,因爲按照這個理解,德雲社的人才流失率確實微乎其微,不過問題的關鍵是在這個點上,郭德綱說的真是實話嗎?

曾經的李菁在《非常靜距離》節目中,說2003年演出一場相聲劇,演員二十多位,到了2008年再看,李菁很驚訝地發現全部退出,無一人留在德雲社。

如果說李菁的話還有些水分的話,岳雲鵬的話可能能夠證明,在演員退出問題上,郭德綱扯了彌天大謊,德雲社的人才流失問題,遠不是這麼多年只走了幾個人這麼簡單。

德雲社很多年來,在後臺都掛着德雲社全體演員表,這也是郭德綱對人才的一種尊重,對於凝聚人氣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有意思的是,岳雲鵬面對攝像頭表示本來這裏掛着的是演員表,但是因爲不斷有人走,整天來修改太麻煩,所以乾脆就換成兩幅畫來代替。

岳雲鵬的這番話也驗證了李菁對於德雲社人員流失的觀點,很多觀衆記住的都是曹雲金,何澐偉,李菁等少數幾個人的退出。這些是本身在德雲社已經很紅的演員,那些名氣不大的演員,退出一直都是毫無波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