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孔學堂貴州民間手工藝系列課程第五期開講。本次課程主題爲少數民族拼布體驗,參與課程的50餘名小朋友和家長,在動手動腦中瞭解到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歷史文化,一起感受拼布的樂趣。

少數民族拼布體驗課堂

據介紹,拼布是民間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手工技藝,把零碎布料通過拼接、添綴、縫補,製成所需物品。隨着社會發展,拼布已由實用手工藝衍生成一種藝術創作形式。

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教授、文物博物館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吳曉秋

研學體驗課程現場,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教授、文物博物館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吳曉秋從拼布的起源、中外拼布賞析、拼布工藝以及貴州各少數民族拼布特色等方面,向小朋友和家長們介紹拼布知識。“貴州各民族的拼布多姿多彩,在今天的雷山、臺江、麻江等少數民族聚居地,仍然能從他們的日常服飾、背扇、鞋帽、家居用品中看到拼布藝術的存在。”

小朋友和家長認真聽講

吳曉秋認爲,拼布雖不及刺繡、蠟染、銀飾等少數民族手工藝品極具個性和特色,但它卻能將這些傳統手工藝結合在一起,形成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的新物件。孩子們學習拼布,在瞭解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性和動手能力。

擺放在教室裏的拼布體驗包

教室裏擺放整齊的拼布體驗包,讓小朋友們躍躍欲試。考慮到安全問題,此次體驗將拼布常用的針線換成了膠棒,小朋友們小心翼翼的按照圖紙,剪掉多餘布料粘上膠水,最後拼貼成一個民族娃娃。看似簡單的步驟卻難倒了在場不少家長和小朋友。

小朋友小心翼翼的裁剪布料

家長和小朋友一起體驗拼布

“眼睛的高低、身體的比例、頭的大小……這些看似細微的差別,都能影響人物的表情和整體形象,但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細微的改變,來進行自己的創作。”吳曉秋說。活動最後,50餘幅作品一一排列,不少小朋友發揮想象用多餘的彩色布料,爲民族娃娃的衣服增添花紋,吳曉秋從中挑選出三幅優秀創意作品以資鼓勵。

小朋友的拼布成果展示

吳曉秋挑選其中最優秀的三幅作品

獲獎的三幅優秀作品

據瞭解,孔學堂貴州民間手工藝系列課程是孔學堂“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面向廣大青少年兒童推出的系列研學課程之一,旨在弘揚多彩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貴州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強化中小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和實踐養成。該課程將在2019年舉辦10期,課程爲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費用,廣大家長及青少年可報名參與。

記者:鄧小藝

研學體驗課程現場,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教授、文物博物館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吳曉秋從拼布的起源、中外拼布賞析、拼布工藝以及貴州各少數民族拼布特色等方面,向小朋友和家長們介紹拼布知識。“貴州各民族的拼布多姿多彩,在今天的雷山、臺江、麻江等少數民族聚居地,仍然能從他們的日常服飾、背扇、鞋帽、家居用品中看到拼布藝術的存在。”

小朋友和家長認真聽講

吳曉秋認爲,拼布雖不及刺繡、蠟染、銀飾等少數民族手工藝品極具個性和特色,但它卻能將這些傳統手工藝結合在一起,形成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的新物件。孩子們學習拼布,在瞭解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性和動手能力。

擺放在教室裏的拼布體驗包

教室裏擺放整齊的拼布體驗包,讓小朋友們躍躍欲試。考慮到安全問題,此次體驗將拼布常用的針線換成了膠棒,小朋友們小心翼翼的按照圖紙,剪掉多餘布料粘上膠水,最後拼貼成一個民族娃娃。看似簡單的步驟卻難倒了在場不少家長和小朋友。

小朋友小心翼翼的裁剪布料

家長和小朋友一起體驗拼布

“眼睛的高低、身體的比例、頭的大小……這些看似細微的差別,都能影響人物的表情和整體形象,但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細微的改變,來進行自己的創作。”吳曉秋說。活動最後,50餘幅作品一一排列,不少小朋友發揮想象用多餘的彩色布料,爲民族娃娃的衣服增添花紋,吳曉秋從中挑選出三幅優秀創意作品以資鼓勵。

小朋友的拼布成果展示

吳曉秋挑選其中最優秀的三幅作品

獲獎的三幅優秀作品

據瞭解,孔學堂貴州民間手工藝系列課程是孔學堂“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面向廣大青少年兒童推出的系列研學課程之一,旨在弘揚多彩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貴州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強化中小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和實踐養成。該課程將在2019年舉辦10期,課程爲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費用,廣大家長及青少年可報名參與。

記者:鄧小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