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试着拧动外置的两颗长长的螺丝,螺丝在经过长改锥和短改锥的轮番尝试之后明显已经拧了下来,但是插座面板依然在墙上,没有任何随着螺丝一起继续松动从而被摘下来的迹象。于是没有买新插座,而是回家在手机上搜索相关知识,才逐渐明白,所谓明插、暗插的区别是源于电线电路的明暗,走明线在墙上的用明插,在墙体内部走线的电路系统则需要用暗插。

梁东方

这个题目实际上与事实是有点出入的,虽然的确是安装插座,但是并非在墙壁上凭空安装,而是原来有插座,现在更换一下。因为插座年头实在太长,塑料老化以后被热水器的插销上的热量给融化变形,断电了。

因为是被烧变形了,所以只能更换一个新的插座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才能继续使用热水器。但是换插座涉及电,涉及电的事情总是有点危险的。对电的恐惧来源于一种传说,传说即便是总闸关闭了,有的电线里也还是带电的,带的那点电虽然不足以电死人,但是电得你很难受那是肯定的,说不定还能电你一个跟头呢!

这种貌似完全没有根据的“传说”在很少接触电路安装的人,具有一种天然的杀伤力,其表现就是恐惧。这种恐惧使人产生自然的畏难情绪,畏难情绪就让人将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拖再拖。无法用热水器洗澡,就换了用电热壶做热水,然后倒在盆里洗……没有想到这一洗就是几个月时间。天热的时候还好,因为无非是洗掉汗渍,是所谓冲凉;但是随着天气转冷,洗澡用一盆热水变得越来越有难度,被搁置了数月的插座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试着拧动外置的两颗长长的螺丝,螺丝在经过长改锥和短改锥的轮番尝试之后明显已经拧了下来,但是插座面板依然在墙上,没有任何随着螺丝一起继续松动从而被摘下来的迹象。

尝试着用手拉一拉,发现里面的电线和插座的面板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即使拧下了螺丝,也还需要将电线与插座面板断开,才能将插座拿下来。因为并未断电,所以及时终止了危险的带电操作。直接去了街上的土产门市部,那里没有和这旧插板完全一样的带外盖儿的插座,而且出售的插座还有外置插座与内嵌插座之分,也就是明插座与暗插座两种。

于是没有买新插座,而是回家在手机上搜索相关知识,才逐渐明白,所谓明插、暗插的区别是源于电线电路的明暗,走明线在墙上的用明插,在墙体内部走线的电路系统则需要用暗插。它们在大小上一致,但是在薄厚与具体安装格式上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区别。

我要换的显然是暗插,买的时候要申明这一点,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而最好的方式还是先拆下旧的,拿着去买新的,这样万无一失。对于只有规格、只有概念没有实际经验的人来说,拿着实物去比对着购买总是最保险的。

于是下楼先将电表下自己家里的电闸拉下来,再上楼将入户的分闸关掉,因为怕是楼下有人在自己正在拆装插座的时候突然给合上闸,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这样两层闸都关掉以后,对于电的恐惧程度明显降低了。试着用改锥的金属头去接触电线上的裸露部位,果然没有任何反应,的确是没有电了。那种关于关了闸门有的电线还有电的传说,看来不像是真的。

这样拆下旧插座的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拆的时候才发现,电线和插座面板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很科学也很简便的:将电线上裸露出了金属内芯儿的部分插入带着螺丝扣的螺丝下面的孔洞,然后拧紧螺丝,一根线就被固定住了。反向操作,也就脱离开了。

拿着旧插座又去了土产门市部,问老板娘后面三根线怎么进行区别,老板娘说包装里有说明书。正好有一个像是装修工人的人也在买插座,他说火线是红的,地线是双色的,零线是黑的。这几种颜色区别好像与自己刚刚拆下的插座后面的电线不大相符。

将信将疑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一看,完全没有红色和黑色。这怎么办?要知道装反了的话,轻者没有电,重者则会短路烧毁电器……再去手机网络上查,这才知道那几种颜色的区分方式并非绝对,火线(L)可以是红色的,也可以是黄色的或者绿色的;零线(N)则可以是黑色的或者蓝色的;地线(PE)则是黄绿双色的。面对3孔插座面板的时候,左零、右火、中间地。

这种相对宽泛不确定的颜色划分使初学者有点眼花缭乱,只好按照手机上的解释一一对照,将三根线分别装到了插座上。

这个插座与老插座规格虽然一样,但是没有盖儿,而且螺丝孔不是明的,是暗的。需要将插座表面上一层白色塑料壳拆下来才能找到螺丝孔,拧上螺丝以后最后再安装上插座表面的这层带着三孔的塑料壳。

可是怎么拆下这层带着三个空的塑料壳呢?左看右看,都没有什么机关,后来试着用力抠,再用力,居然卡啦一下就抠了下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力道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能抠下来,因为塑料是有一定弹性的。

当然最后再装上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力道,再利用塑料的弹性装回去即可。

这样貌似大功告成以后,还有一个让人忐忑的问题,那就是到底装得对不对,后面的三根线装的位置对不对?先用一个台灯试了一试,台灯亮了。没有不亮,也没有短路,更没有引起打火儿……

面对这与墙壁没有任何缝隙的插座,自己都感到神奇:这种设计既美观又简单,实在是充满了工匠的机巧与智慧。作为完全的门外汉,摸索着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可以自己动手拆装以后的成就感,尽管几乎仅仅来源于使用而完全没有自己的创造性可言,但是也已经满满地都是自我确认的幸福感了。生活中大量这样时时为我们服务着的细节,都充满了我们一无所知的智慧和机巧,尝试着懂得其中一点点结构和原理,就能让人体会到切身的愉快。

于是,插上热水器,洗了一个很痛快的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