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家長如何對待孩子不同階段的“內部語言”。當知道各個階段的“內部語言”的不同時,對於家長教育孩子來說,家長就更加的得來應手。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果身邊有小孩子的話,會發現孩子們基本上都有一個陪伴在自己的身邊的玩具,這個玩具總是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無論是睡覺還是去上幼兒園,都會拿着這個玩具,甚至有些孩子喜歡對着玩具自言自語,把玩具當作是自己的小夥伴。

孩子總是對玩具自言自語,有些家長就會對孩子這樣的舉動感到疑惑,爲什麼孩子會對玩具說話呢?其實,這是孩子這個階段很正常的現象,這個現象的專業名稱叫做“內部語言”。

記得上週,我去朋友家,他告訴我,他的兒子總是抱着一個小烏龜玩偶,從出生三個月開始就帶着了,現在去哪裏玩,都要把烏龜帶到書包裏,才安心。對於這個現象,我的朋友問我需不需要把孩子這個壞毛病改了。我對朋友說,大可不必,這個玩偶從小陪着孩子長大,如果玩偶不在身邊,心中就會缺少安全感。而孩子對玩偶自言自語,也是孩子的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的。

孩子是一個急需安全感的人,他們對於親情是非常渴望的,而孩子通過和玩偶的方式,和他們互動,能夠讓他們通過這個方式去釋放自己。很多家長工作忙,孩子都會把這個當作是自己講話溝通的好朋友。所以,家長對於孩子出現這樣的現象不要覺得奇怪,這是孩子的一個很自然的反應。

一、什麼是孩子的“內部語言”

說到內部語言的含義,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陌生,這種現象就是一種自問自答或者不出聲音的言語活動,它不是爲了進行交際,只是爲了支持思維活動而進行。一般來說,內部語言也是有分類的,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處於這個階段的都是年齡比較小點的孩子,一般是在七歲之前的孩子,他們往往孩子沒有發育出內心同化的能領從而需要外部的語言才能表達出內心的語言。

第二以及第三階段:一般在這個階段的是一些青少年,年齡在7到18歲,他們的內部語言都是具有外部的特點,還有一些沒有發聲的內部語言,這個時候沒有聲音的內部語言就是孩子的內心活動。

孩子出現對玩具自言自語的舉動,屬於第一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獨自溝通的能力上,多會找玩偶來當作自己的精神寄託和一個依靠感。

二、不同階段的“內部語言”有哪些具體行爲

孩子總是犯錯,說了一遍又一遍,怎麼總是重複犯錯呢?這其實是孩子的一個成長的過程,孩子有時候並不是有意的在做錯事,而是在孩子的大腦中,對這件事的正確不正確的判定是不準確的,纔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通過父母的指導,就能更快的成長,學會判斷是否正確。

當然了,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階段的表現,家長也不必着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不同階段的不同反應。

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多數是幼兒。一般是七歲之前,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擁有了理解父母的話的能力,對於父母的教育,已經能夠接納和理解了,但是,有時候還是會犯一些錯誤,這時候就會出現了家長覺得孩子總是故意犯錯的現象,其實並不是如此,這是孩子另外一種的成長方式,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的看待孩子的成長。

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是指的是少年。一般是八到十二歲的孩子,這個時候他們基本上都已經接受到了小學的初步的教育了,他們在這個時候,學習能力是最強的,他們在學習能力上有很大的進步,勇於去探索未知的事物。

第三階段。這也是最後的一個階段,一般指的的青年人。他們的心理和生理上都已經成熟了,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也是比較輕鬆一些,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所以父母也不必在過多的去對孩子進行指令。

三、家長如何對待孩子不同階段的“內部語言”

不同的孩子,在教育方面,還是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階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特點,前面也說了。當知道各個階段的“內部語言”的不同時,對於家長教育孩子來說,家長就更加的得來應手。

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是屬於比較沒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作爲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正確的教育觀,讓孩子接收到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階段開始。這個階段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有些的想法和家長不同,可能因爲一些矛盾,就會讓孩子產生叛逆逆反的心理,因此,這個階段家長要格外注意。

四、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內部語言”

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燈,孩子未來怎麼樣,都和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不同孩子的“內部語言”都是不同的,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定,所以,接下來的方法,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選擇。

① 多傾聽孩子的意見。

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傾聽孩子的意見,只有這樣,才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孩子能夠更快的接受到教育,同時,也能通過傾聽的方式,拉近親子之間的感情。

② 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一犯錯,家長就第一時間去責怪孩子,讓孩子很沒有面子,打擊到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沒有了自信力,所以,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讓孩子因此受到心理的打擊。

③ 教育孩子要耐心。

孩子對於這個世界都是未知的,都是要經過不斷的去探索、去犯錯,才能夠足夠的瞭解,家長一定不要着急,要耐心的去引導孩子,就像孩子學走路一樣,要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的,家長要耐心的讓孩子去感受。

孩子的“內部語言”其實也是一種成長的暗示,家長要及時的去關注孩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這裏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