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玉龍賦》就說:“乳根、俞府療嗽氣痰哮”。其實,在《保生祕要》裏頭,本沒有記載雙手所搓的地方是乳根穴,只是記載按摩於“兩乳下”。

本文理論依據:《腧穴鍼灸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跟你聊聊,我們中國古人的一個化痰小辦法。

現在,請你平躺下來,找一個穴位。

這個穴位,叫做乳根穴。

它在哪裏呢?它就在我們的胸部,乳頭直下方,位於乳房的根部。具體就是第五肋間隙上,距離前正中線4寸。之所以平躺下來找,目的是可以更清楚地觸摸到自己的肋骨,便於尋找。

找到之後,站起來,雙腳自然分開,兩隻手的食指和中指併攏,然後用雙手指尖的手指肚,橫向用力揉搓乳根穴。揉搓的速度不要太慢,儘可能快一點,要使得手指和乳根穴處皮膚髮熱。在你揉搓的時候,要閉上眼睛,想象胸中的痰濁盡數化散,由上焦,降到下焦肝腎,最後進入膀胱,準備以小便的形式排出體外。每一次按摩,持續至少5分鐘。5分鐘之內,如果感覺雙臂痠痛,可以做稍微的休息,但不要休息太長時間,感覺好一點馬上恢復刺激。每天至少操作3次。

這個辦法適合誰呢?就是平時咳嗽、痰多、胸悶、胸痛之人,以舌苔厚膩爲診斷要點。肥胖者,如果感覺痰多、胸悶,這樣做是最好不過了。即便是普通人,你在工作間歇這樣操作一次,也會感覺到胸中寬鬆不少。

這個辦法,叫做搓乳根。

這個不是我研究出來的。我說過,我是知識的搬運工。我自己可沒有發明創造的本領。這個辦法,見於《保生祕要》。不過據說,它最早出現在《古今圖書集成·醫學全錄》上頭。《古今圖書集成》是清代康熙年間的陳夢雷編撰的。它的本質,是中醫養生的一種導引術。導引術是什麼?它是中醫最早的治療手段之一,和針、藥的地位是相平行的。

其實,在《保生祕要》裏頭,本沒有記載雙手所搓的地方是乳根穴,只是記載按摩於“兩乳下”。但是近來研究認爲,其實這裏指的就是乳根穴。一來,乳根穴確實就在“乳下”。二來,乳根穴的穴性確實有寬胸理氣的作用。

這個乳根穴啊,它善於咱們的足陽明胃經。它的主要作用之一,就在於寬胸理氣、通陽化濁、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也就是說,它確實可以化散胸中痰濁。胸痛、胸悶、咳喘等證屬痰濁壅肺的,可以用此穴治療。你看《玉龍賦》就說:“乳根、俞府療嗽氣痰哮”。

所以說,我們用這個穴位來自我保健,的確是有道理的。這是前輩們給我們的好方法。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就這樣丟棄了。所以,我撰文加以解讀、傳播。

好了。這個事兒就說到這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