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營市勝利油田黃河鑽井總公司北側勘探路人行道上,有一位長期蝸居垃圾堆旁的老人,東營市救助管理站和東營區救助管理站數次現場勸導,幾經周折,最終老人成功接受救助。東營救助用真情感化老人,終於打開老人心結,10月30日,東營市、東營區救助站協助護送老人安全返鄉。

近幾年東營市、區兩救助站經常接到市民舉報電話,在勝利油田黃河鑽井公司附近,有一名老人在此流浪,東營市、區兩站工作人員也數次前往進行勸導,但是“倔老頭”拒絕救助,東營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李輝帶領工作人員,進行了大範圍的走訪調查,在掌握了老人的基本情況後,自今年七月份,市救助管理站加大幫扶力度和甄別力度,通過網站和當地報紙以及東營市救助管理站官方微博和今日頭條向社會擴大尋親範圍,並通過明月派出所對老人進行DNA血樣採集和公安人臉比對系統進行人臉識別,但是,都沒有得到有價值的信息。救助管理部門按照“自願求助”的原則,只能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到老人“居住點”加大勸導力度,並根據季節天氣變化提前爲老人提供衣物、飲食等生活用品積極幫扶,但老人常年露宿街頭總歸不是長久之計。8月13日,颱風“魔蠍”、“溫比亞”相繼來襲,8月14日晚上暴雨傾盆,深夜12時許市民政局局長禹金春在救災指揮中心電話指示市救助管理站“惡劣天氣,務必保護好老人的安全”,8月15日凌晨00:30左右,東營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李輝連夜組織工作人員,冒着大雨趕到黃河鑽井總公司北側勘探路旁,勸導已流浪20餘載的老人,但是老人仍然拒絕入站接受救助,8月15日下午14時25分,在市民政局局長禹金春,副局長朱邦強的直接關注和調度下,東營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李輝與東營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周麗麗帶領工作人員,聯合相關部門對老人進行勸導,最終老人成功接受救助。

老人被救助後,鑑於精神問題,暫時在勝利醫院精神康復中心接受治療,東營區救助管理站負責其飲食起居和治療費用,與市救助站積極配合交流,東營市救助管理站組成以該站管理部爲主的甄別小組對所有滯站人員進行信息甄別。

10月18日上午,甄別小組例行甄別,和這位老人聊天時老人仍然低頭不語,到了他們的開飯時間,甄別小組負責人便和老人說:“老大爺,您先喫飯吧!改天我再來看您。”老人突然說:“您在這裏喫完飯再走吧!”在場的工作人員很意外,兩個月的交流老人第一次說出這樣的話。甄別小組的負責人對老人說:“大爺,咱們認識這麼久了,我還不知道您叫什麼名字怎麼和您一起喫飯呢?”“我叫‘關文都’”老人說。“聽口音您是東北人吧!”當甄別小組負責人聽到老人說出“水泉村”的時候,大家已經感覺看到希望了,仍然心平氣和地說:“沒事大爺,有啥困難您就和我說,我們幫助您,您能把地址說的具體一點嗎?我送您回家。”老人突然又沉默了下來。爲了穩住老人情緒,工作人員決定第二天再來。

當天下午,甄別小組認真分析,通過百度查找“水泉村”又通過當地救助管理站進行排查,在遼陽救助管理站科長夏偉波的幫助下,基本落實了老人身份。

第二天,甄別小組再次與老人交流,並將獲取的信息,告訴老人,老人慢慢地從名單中,說出名單上的人和他的關係。問到老人怎麼來的東營,老人斷斷續續地說:“92年與三個老鄉從大連販蘋果來東營,掙的錢朋友都記着賬但是沒給錢,後來三個老鄉回了關裏。”當問到爲什麼蝸居街頭,老人說:“家離的太遠,沒趕上火車。”然後就低頭不語。問到家庭情況,老人又斷斷續續的說;“有兩個兒子在老家上大學,還有一個小丫頭跟她媽媽在她家,在東營的廣饒。”當問到其愛人情況,老人情緒非常激動,連連擺手幾度哽咽無法表述,考慮老人可能有難言之隱,工作人員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經過與當地救助管理站了解,老人確實姓關,遼寧省遼陽人,62歲,父母已經故去,家裏還有一個姐姐三個哥哥,經瞭解關文都老人早在1986年就離開了家鄉,一直沒有與家人聯繫。據老人自己介紹他是1992年來東營做生意,至於什麼原因導致蝸居街頭,老人沒有回答,離家三十二年老人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人不得而知。但是,東營市、區兩級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目前,老人在東營市、區兩站的共同協作下,安全返回了原籍,根據遼陽救助管理站反饋的消息,老人已經安置在當地的福利院,現在身體狀況非常好,其家人對大愛東營表示感謝。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5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