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才華橫溢,位列十二金釵之冠。
她的才華,不是一板一眼,而是靈動鮮活,被稱爲“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的典故,來源於《世說新語》中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故事。謝道韞是謝家謝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才華橫溢,是東晉有名的爵士才女。
她最出名的一個故事,和下雪有關。
《世說新語》中是這麼寫的——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一段故事,講的謝安在家裏逗晚輩,恰好天上下雪,他便問孩子們:“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
謝安的侄兒謝朗搶答:“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與之相比。”
而謝道韞則回答:“不如說更像柳絮隨風起舞的樣子。”
自此,人們便將在詩文方面卓有才華的女子,稱爲“詠絮之才”。
在書中,林黛玉擔當得起“詠絮之才”。
她的詩作,恰似她的生命,《葬花詞》悽美決絕,《題帕三絕》纏綿悱惻,更別提她諸多隨手所寫的詩詞。
02
可比起黛玉的才華橫溢,她身上更珍貴的地方,便是一顆真心。
在黛玉的身邊,人就是人,沒有身份高低,只有人性如何,是好是壞,黛玉的判斷都基於你這個人本身。
她就好像生活在俗世裏的隱士,對世俗規矩不屑一顧,卻對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格外看重。
瀟湘館裏,婆子們可以旁聽主子們的閒談,還能湊上來一起聊天;沒什麼體面的丫鬟婆子也能得到不菲的賞錢;紫鵑可以和黛玉推心置腹;侍妾出身的香菱,也能跟着黛玉學詩……
而這樣的黛玉,在紅樓夢的故事裏,也擁有着最好的人緣。
李紈鳳姐會和她玩笑,探春可以拿瀟湘妃子的名號開涮,迎春會打趣她是個愛睡懶覺的丫頭,湘雲常常說黛玉壞話,可後來兩人卻成了好友……
黛玉身上最可貴的,是一顆真心,更是用心尊重每一個人,尊重人性中真實的東西。
03
黛玉是香菱的詩學老師。
香菱曾提到自己愛讀陸游的詩,但黛玉的觀點卻恰恰與之相反。
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
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爲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第四十八回)
在黛玉看來,陸游是很優秀的詩人,但他的詩不適合初學者去模仿。
詩詞最重要的東西,是立意。
黛玉道:“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主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可以詞害意。’”(第四十八回)
黛玉是真心想要教香菱寫詩,所以才用心相待,不僅將自己珍藏的詩詞給她看,還專門爲香菱制定了培養計劃。
體裁上,黛玉告訴香菱,要先學習五律,再學七律、七絕。
古人曾說:“律詩難於古詩,絕句難於八句,七言律詩難於五言律詩,五言絕句難於七言絕句。”
黛玉的教育方法是非常獨到的,而在教香菱學詩這裏,黛玉身上最珍貴的地方,便是將一顆真心捧了出來。
香菱的身份不高,但在黛玉眼中,人無高低貴賤,若是你真心想要學詩,我便熱誠相待。
寶釵不是不好,她是務實,所以她纔會在第一次帶香菱入大觀園時,囑咐她去各處拜訪一圈,學習爲人處世。
但人,不是總活在現實世界裏的。
當香菱日思夜想,終於寫出讓大家稱讚的詩句時,那一份的開心,是再多的金錢都買不來的。
而黛玉,想和大家共享這樣的快樂。
04
隨分從時,停機之德,似乎和黛玉無關,但黛玉的牙尖嘴利,卻又恰到好處。
湘雲和她鬥嘴,鬥着鬥着兩人就成了好友;鳳姐雷厲風行,最初照顧黛玉是因爲賈母,可後來也真心實意疼愛着她。
但黛玉也懂得規勸。
寶玉跑去參禪,寫了幾句偈語,嚇得寶釵趕緊撕了,黛玉卻說:
“不該撕,看我的,保管叫他收了這癡心邪話。”
她的伶牙俐齒,未必只有壞處,也未必只能帶來壓力。
幾句妙語連珠,便徹底打消了寶玉的心思,甚至讓寶玉自慚形愧。
其實,只要黛玉願意,她也可以藏起鋒芒,如寶釵那般走一條標準化的道路,只是她不願意。
她不願循規蹈矩,因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誰能爲我規定何爲正道,何爲邪道?
她從不規勸寶玉讀書,並非認爲科舉讀書不重要,只是懂得治家理政,規勸旁人,要潛移默化,而不是嘮嘮叨叨。
寶釵溫婉端莊,卻給人一種距離感,她喫的藥叫“冷香丸”,別人說她是個“冷美人”,王熙鳳說她“一問搖頭三不知”。
相處的最高境界,不是不爭吵,不是不打鬧,而是舒服。
黛玉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因爲她心中對身邊的人和物都存了一份愛護之心。
對身邊人,只要入了黛玉的眼,被黛玉當成了朋友,必然會收穫她的拳拳真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