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冕抵達拉薩 受訪者供圖

11月3日,週末,但張澤冕的課程被安排得滿滿的,上午數學,下午英語,晚上還有一個半小時的籃球訓練。13歲的他身高已達170釐米,讓一同騎行國道318川藏線的騎友們以爲他已近成年。

今年暑假,張澤冕跟隨小學體育老師一起騎行國道318川藏南線,整整24天,騎行2142公里,翻越14座高山,經歷惡劣變化天氣和複雜路況,一路從成都順利抵達拉薩……

三年磨一劍 10歲就想騎行318

第一次聽說國道318川藏線,是在張澤冕念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當時,成都市實驗小學的體育老師徐鵬向全校學生分享了他騎行川藏線的經歷,美麗的風景,帥氣的騎行服,一下就吸引了張澤冕。他不止一次問徐鵬老師騎行川藏線的經歷,還問老師自己能不能也騎車去西藏……

10歲的兒子說要騎行川藏線,父母都以爲他是鬧着玩的。但在張澤冕心裏,這事可不是說說而已。從那時候起,張澤冕就開始跟着徐鵬訓練短途、長途騎行。第一次較長距離的騎行是到龍泉山,“累得不得了,我一直問老師,還有好遠?”

後來,張澤冕還跟徐鵬一起騎行到西昌、環洱海,小學六年級寒假甚至還騎行環海南島,平時的節假日,媽媽也會陪他騎行到周邊區縣。

翻過折多山 興奮高歌撞牛翻車

“本來計劃考上大學再去的。”張澤冕說,有一天,他突然提出能不能現在就去,徐鵬老師也答應了,但父母卻不同意。他沒有放棄,反覆“磨”着爸媽,“我就給他們說,一旦要出發,路上再難也只有靠自己,不能什麼都靠老師。”後來,媽媽告訴他,自己選的路,男子漢要對自己負責。

今年7月27日,張澤冕和徐鵬以及另外一位老師出發了。天公不作美,當天下着暴雨。穿着雨衣的張澤冕卻覺得,雖然下雨影響視線,但沒有暴曬,裝備又輕,反而“很舒服”。

騎行路上的第一隻“攔路虎”,是第四天,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折多山。“不停地爬山、爬山,很累,又很無聊,只能埋頭看路。”張澤冕說,因爲騎行速度不一樣,按照老師制定好的騎行路程,大部分時間身邊都沒有同伴,只能靠自己。用了三四個小時,張澤冕終於爬到山頂與老師會合。“特別有成就感。”張澤冕說。

不料,樂極生悲,下山後從折多塘到新都橋的路上,因太過興奮,張澤冕大聲唱起歌來,路邊的一頭牛受驚突然起身,他連人帶車地撞到了牛身上,手和膝蓋都受了傷。但張澤冕默默地爬起來,直到回到住宿的地方,才告訴老師自己翻車了。

翻越14座高山 最終抵達拉薩

沿着國道318川藏線,從成都到拉薩,要途經14座大山,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有12座。怒江72道拐,連續的彎道、下坡,路邊就是懸崖,控制不好車速,很可能就會衝到山下。“老師們讓我騎在中間,很照顧我。”張澤冕說,路上也不是沒想過放棄,很多路段一個人騎行時,覺得很孤獨,沒有人可以說話,特別是在翻越米拉埡口前,甚至有一些害怕。“但我沒給老師說。”張澤冕說,出發前就說好了,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在路上,不斷有驢友給自己加油,也讓他有了更多勇氣。騎行的最後一天,距拉薩還有4公里,張澤冕看到了一塊“布達拉宮”的牌子,到了!疲憊的他一下子有了力氣,激動地往前騎。在布達拉宮前的廣場上,他興奮地一下子把自行車舉過了肩頭——我做到了!

專家:

不建議盲目跟風探險型活動

兒童保護和兒童工作獨立專業顧問楊海宇認爲,低齡孩子的身體機能比起成年人來說不成熟,心理上也沒有更多的應急處理經驗,學齡兒童參與探險類型的活動時,沒有足夠的準備,確實是有風險的,尤其是這種連成人都可能遇到危險的情況下。應該做好足夠的準備和對風險的預判,要充分考慮家人、長輩,以及孩子自身的意見,不建議盲目跟風,一旦意外發生,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如果家長同意,有專業的成人陪護和完善的計劃,重點還要有孩子自己對風險的知情,以及對健康和安全上的風險判斷,倒不是絕對禁止參與。

來源:成都商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