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重恩:新基建應把握好節奏,建立在有效需求基礎之上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程維妙)3月22日,在“清華經管學院校友終身學習計劃——‘聞道經管’校友公開課”上,談及疫情對中國企業有哪些影響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院長白重恩表示,疫情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和我們的政策有關係,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保企業措施,比如在財政稅收、金融成本等方面給企業紓困。

但要特別關注,如果疫情持續太久,企業就可能面臨較大風險。白重恩分析稱,有的企業可能因爲銷售減少,現金流受到過大沖擊,進而供給能力消失,對全社會供給能力造成影響;有的企業擴大再生產更加困難,用自有資金投資能力下降,金融機構對其放貸意願也減弱;有的企業會受到供應鏈的衝擊,如上游企業破產了或不能擴大生產,造成該企業原材料需求受到負面影響,因而不能生產。

白重恩表示,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現金流的負面衝擊可能帶來正面的影響,也該納入考慮。比如企業產能過剩,儘管之前一直不盈利但都能撐下去,如果疫情衝擊使一些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結果退出市場,過剩產能也就減少了,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不是壞事。另外疫情也可能給運營良好的企業帶來一些機會,比如有利於這些企業進行產業重整等。

談及疫情對我國企業國際化的啓示,白重恩再次提到,我們有些企業上游的供應依賴其他國家,疫情給我們的教訓是不能依賴程度那麼高,這或令國內的產業鏈變得更健全。此外,我們的企業應重視提升跨文化管理和跨文化溝通能力,有時這是一種軟障礙、“溝通不好,別人就不接納你,不僅是企業要有,政府和公衆都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讓企業更容易地走出去。”他表示。

對於最近熱點的“新基建”,白重恩表示,“新基建”的紅利在疫情之下被放大,但應該把握好節奏。建設應該建立在有效需求的基礎之上,避免過快建設造成使用率低下;有些新基建相關的技術還在快速發展,有節奏的建設可能讓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得以有效地使用到新建設中;如果政府支持力度過大而設計不當,會導致某些企業將注意力轉移到獲得政府支持方面,反而減少了對真正的創新活動的資源投入。

編輯 徐超 校對 陳荻雁

相關文章